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邦妮、邦妮



























好友:
想當年我下班之後,
立刻將兩個小孩從外婆家接回來,
先請電視先生做褓母,
然後趕著到廚房做晚飯,
老大那時三、四歲吧!

只要聽到電視廣告"乖乖、乖乖乖、、、
他就眼睛一亮,
嘴巴不停說:我要買喲!我要買喲!
弟弟還在搖籃,哥哥似乎好寂寞,
三十餘年過去,他已經沒印象,
讓電視褓母陪伴,我心中仍有些內疚!



















如今輪到小以樂和小心聆,
他們每天只能看DVD,哥哥的看半個鐘頭,
小心聆愛看卡通邦妮,五分鐘一一一
電視一開,媽媽手中不斷遙控,
因為小心聆別的不要,
只聽片頭音樂,媽媽反覆搖控數次,
聽完,"妹妹還要、妹妹還要、、、"
唱了三、四遍,她也就心甘情願關機了。

我的記憶裡也有動人的歌聲:
大同、大同國貨好、、、
綠油精、綠油精、、、、
那是剛有電視的時代,
真是美好的時光呀!

藝術創作者真是厲害,
有些旋律或畫面,就是能陪伴孩子,
快樂成長!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蒙特婁的地下城市














好友:
朋友的婆婆,晚年被接到多倫多去住,
因為不能出門,
一個冬天,太無聊了,
把家中所有電器開關,
全部都扭壞!

因此,我想蒙特婁的地下城市,
是如此出現的。
起先只是一條地下街而已,
為了民眾購物方便,
如今串連起來已經成了地下城市,
不必擔心颳風下雪的日子,
也減少冬季憂鬱的症狀出現。

這個地下城市,一點都沒有密閉的感覺,
電扶梯上上下下,
暖氣設備,使人不斷脫下厚重衣物,
肚子餓了,各層有圓環飲食街,
商店的食衣住行用品包羅萬象,
爭奇鬥豔的,高層中階商品隨妳挑,
喔!理髮先生也是西裝筆挺的!

聽說它串連了十來個地下的地鐵站,
直接穿出穿入,
上至雲霄,直達幾十棟大樓頂端,
有辦公室、商店、住宅,
還貫串四十餘家銀行和電影院。

百貨公司,禮品、珠寶服飾店,
更是婦女的最愛,
小朋友的凱蒂貓、蜘蛛人用品,
不必上大馬路,一切應有盡有!

我和小朋友說:等你們長大,
一定還會有"天空之城"出現。
人累無時無刻不在夢想;
小以樂也每天禱告說,他希望會飛,
不是坐飛機的喲,
他特別聲明!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躲貓貓




好友:
今天趁妹妹睡覺,
以樂和我跟著他的媽媽逛農夫市場,
五歲的孩子,跟著大人逛市場,
還真有耐心,
回程他突然冒出一句話,
他說,妹妹沒有跟來,比較"方便"。

他的媽媽問為甚麼?
他說,帶著妹妹,在商店都要玩東西,
走路也比較慢!
他的媽媽被他的"方便"說,弄得哭笑不得。

妹妹也有笑點,
我抱著她,她會摸我臉上的痣,
說:阿嬤痛痛,擦藥!
兩歲的她,吃飯不乖,被媽媽罵了,
她轉過頭,躲媽媽說:阿嬤餵!阿嬤餵!
顧左右而言他,她算第一名!

她站在椅子上表演遊戲,
我正看得好笑,
她突然叫一聲:阿嬤拍手!
我愣了一下,聽不懂她說甚麼?
她拉我的兩手,要拍拍,
不拍手還不行呢,
阿嬤這會兒是觀眾呀!

有隻玩具雞腿,她啃得津津有味,
我說分一半給阿嬤吃,
她看了一下雞腿一一一捨不得一一一
二話不說,拉著我的手,
衝到廚房說:找媽媽。
替我叫媽媽,也給我一隻雞腿!
媽媽的冰箱,是有真的雞腿。

哥哥在畫圖,
我在旁邊打拳,音樂聲已經響了好久,
他突然抬起頭說:
阿嬤,我做功課,妳也是做功課!
又繼續畫他的圖。

阿公送他一個飛機模型,
媽媽說等爸爸回來一起組裝,
哥哥忍耐著,只將紙盒拎來拎去,
好不容易下午吃過飯,
他就忍不住問:爸爸快回來了嗎?

第一天組裝不完,
第二天,天未亮,
自己起來,
把最後的塔台完成了,
是媽媽不忍心,也起來幫忙的!















躲貓貓最好玩了,
哥哥已經懂得怎麼玩,
妹妹把全部的人,拉進儲藏室,
一個也不能少,
全部關起來,還豎起指頭,不能說話,
太擠了,阿嬤要出去一一一

哎呀呀!
這會兒妹妹又拿放大鏡,
當照相機在照相了!



























哥哥要去上主日學了,
穿上整齊的衣服,
還要媽媽找出他的領帶來,
他向我解說,這個領帶不一樣,
是夾在領子上的。
一副小大人模樣,當哥哥就是不一樣,
妹妹也急著要長大,到處穿大鞋!









2013年10月27日 星期日

偶遇豈非緣













好友:
昨天我們從地鐵出來,
兒子遇到他七年前,在台灣上班時的女同事,
他鄉遇故知,從前雖然沒有深交,
但是兩人不斷叫:老天呀,怎麼回事?
會在遙遠的加拿大相逢?
有些不太相信,那種感覺。

在風雨中包括我們大大小小,
雖然冷颼颼的發抖,卻熱烈問候。
其實只有普通的兩個老同事,
是認識而已,突然相遇一一一
但是黃臉孔,會講華語:在他鄉竟如親人故交。
這兒打從中國來的人更多,
在異地外邦,都已打成一片!

這位女同事說:她今天去考移民,
媳婦立刻將一位中國律師的電話給她。 
她一人在此地,
我們也邀約她來家裡坐坐!
兒子說,當年有個同事熱烈追求她,
如今對方還單身,
回家要立刻打電話通知!

那年,我到妹妹洛杉磯的家,
她帶著我們,參加當地的旅行團,
到舊金山去玩,
在一個風景區,導遊熱烈解說,
大家圍成一團。

我卻被一個可愛的小娃兒吸引,
她被拴在一條娃娃繩上,
正低頭逗她,
繩那頭的爸爸,叫好大一聲"老師!",
呀!真叫人意外,那是12、3年前的學生!
台北一一一舊金山????


























還有個緣也是奇妙得很,
有個同事的姊姊,在學校教英文,
三十多歲,教膩了,就申請公費留學,
一切順當,
在美國半年後,突然說要賠公費,結婚去了。
對象是當年在學校,不來電的同學,
千里迢迢,來這兒才重逢談戀愛,
快快樂樂結婚去了!

























前幾天在地鐵,我沒上到車,和阿公分散,
我怕阿公回頭找尋,
坐在候車椅,車一班班過,阿公就是沒來,
我又怕兩人捉迷藏,
不敢先走,
想起媳婦給我的一張地址和電話。

口袋沒有零錢,也沒撥過電話,
哎呀呀!
只好找個女士幫忙,
她不要我的紙鈔,還替我撥好號碼。
她的車來了,臨走,又多放了零錢進電話裡,
人生偶遇,豈非緣?
世間感恩來,感恩去,就這樣結了善緣!





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

微笑的佛













好友:
這是摘自網路傅月庵的一篇文章,
我收錄很久了,經常拿出來欣賞回味,
想想好東西要和他人分享。

我喜歡木雕的樸實風味;
更喜歡圓空佛那份淡然的微笑,
世間彷彿被他看透!
因此特別感恩傅先生的深入介紹!



江戶幕府初期,有個雲水僧叫円空(1632~1695),老在各地行腳巡禮,日本走透透。他會雕刻,隨身帶著工具,去到哪雕到哪,隨手撿來木材便刻了起來。且幾乎僅雕刻佛像,而不及其他,或將此為修行的一部份了。円空活了63年,至今發現出自他手中的佛像,約有5000餘尊。因數量眾多,風格強烈,後人特別稱他的作品為「円空佛」。

「円空佛」特色有幾:一是原木雕就,簡單素樸。二是刀工粗獷,有種野性美。最後是被稱為「不可思議的微笑」,歡喜洋溢。這佛像,初看有點怪,感覺是日本神道那一路的,可越看越深緣,心底彷彿也跟著那微笑漾了開來,喜悅自如。

此夜,看了一尊又一尊的円空佛,忽然覺得,朱銘或許受到這些佛菩薩啟發不少吧。

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可愛的菲律賓房東













好友:
兒子的房東,是菲律賓中年婦人
那天在公園裡第一次見到她,
我們正和小朋友在盪鞦韆,
房東太太也在快步走路。
她一邊走,一邊彎腰撿垃圾,
繞幾圈,就和小朋友哈囉幾次!

第二次見面,是要帶媳婦買鮭魚。
因為她曾經烤鮭魚給孩子們吃,
大家念念不忘,
她很熱心,媳婦開車,立刻帶我們去,
她上車還帶了一盒,
已經切好的水果給小朋友吃。

房東太太帶路,先到菲律賓們的市場,
原來她的娘家,就住在菲律賓區,
她指著這家是她妹妹,
那家是她父母,還有哪家是她的好朋友。
我們買了些水果、蔬菜,
媳婦說,有些東西,比中國超市便宜!

順著路走,就到賣鮭魚的地方,
原來是家工廠,
專門包裝燻鮭魚片。
不適合包裝的部分,譬如魚肚、魚尾等等,
他們就用來零售,
房東太太叮嚀:說買幾兩,價錢會貴些
就說買加幣2元吧!還真是一大包。

回程繞到一條路,我問媳婦下次會走吧?
媳婦說記得,因為這是猶太人的工廠,
專門烤麵包,其它蛋糕等也琳瑯滿目,
還有孩子愛吃的小餅乾,
讓我和媳婦都大開眼界,
因為媳婦也愛烤這些玩意兒的!

房東太太就這樣一路介紹個不停,
那是越南區,這條路賣這,
那條路賣那,日用品一樣一樣介紹,
我聽不懂,但是她東指西指,
兼比手畫腳,你也略知一二,
孩子卻頻頻問:她說甚麼、她說甚麼、、、

我想她是恨不得,
將她的蒙特婁私房好東西,
全推薦給才來兩個月的媳婦。
總之,熱心、熱情,還有心直口快,
真是個可愛的房東。








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小白兔和貓頭鷹



好友:
也是繪本故事-------白兔和貓頭鷹
首先,橘紅色溫暖的畫面吸引了我。
當我想要為你介紹作者時,
哎呀呀!
已經還給圖書館了。

但是實在太可愛,太可愛了,忍不住的想,
想介紹給你聽。
不是從前從前、、、、、那種,
而是有一隻小白兔和一隻貓頭鷹,
他們比鄰而居。

小白兔喜歡種些蔬菜、水果,
每天忙著鬆土、澆水、栽花,
貓頭鷹白天,就在牠的草房子上頭,
欣賞著小白兔忙東忙西,
又髒兮兮,進進出出,
實在好笑。

小白兔有些不服氣說:看甚麼看,
你高就了不起?
於是,牠把瓜果移上屋頂,
蔬菜、花草也栽了上去,
那可是大工程,還要做個樓梯才行。

貓頭鷹白天,喜歡站得高高的打盹,
牠也把草屋築得更高。
哎呀呀!小白兔搬土、提水、澆花,
爬上爬下,實在太好笑了!
忍不住又呵!呵!呵!

小白兔更生氣,樓梯架得更高,
房子、菜園子填土,加樑蓋得更高。
貓頭鷹白天喜歡打盹,晚上想看更遠,
於是,又將牠的草屋,築到接近白雲上頭,
牠看到小白兔提水,提得好辛苦,
呵!呵!呵!
到了屋頂,水都潑光了!

正呵呵笑著笑著,一陣大風吹來,
幸好小白兔抓緊樓梯,
也被摔得,在半天高盪鞦韆,
貓頭鷹嚇得飛了起來,
牠的草屋,老早已經被吹得無影無蹤!

小白兔被風捲在半空中轉圈圈,
幸而,貓頭鷹銜住小白兔的樓梯,
兩人終於安全降落!

經過這一次教訓,
牠們重修舊好,蓋個房子,
樓下住著小白兔,屋頂做貓頭鷹的窩。
兩個小夥子,在夕陽下,
並肩同坐屋頂上,
欣賞著小白兔辛苦耕耘的花園,
留下了一幅溫馨的畫面!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就是愛聽故事



好友:
就是喜歡聽小朋友的故事,
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到圖書館,
聽老師說故事,
這個圖書館,它的兒童說故事時間,
分英語和法語時段,
我們家的小朋友,選擇了稍稍能懂的英語!

真難為了孩子,在家父母堅持說中文。
去年在歐本尼的圖書館,
滿三歲的以樂根本坐不住,
小心聆滿地爬,
雖然老師唱作俱佳,聲音抑揚頓挫,
還有吉他伴奏,我聽得著迷,
卻累得媳婦左手抓,又跑去抓右手的!

今天這個說故事老師,也是聲調充滿魅力,
聲音完全跟著故事,進入情境,
有個和以樂年齡相仿的男孩,
他能跟著聲音,看著繪本,
和老師一唱一和,
有時還突發奇想,自己演了起來,
小以樂被感染,也活潑了,
能打破語言的隔閡,想來是聲音的魅力吧!

中間帶動唱,讓幾個三、四歲的孩子,
靜下來,真不簡單,孩子們還很興奮。
繼續下一個繪本,
小朋友太小,老師乾脆趴在地墊上,
一頁一頁翻,那是好大一本秋天的故事,
有動物在森林,有大風吹,有樹葉飄、飄、飄。

好美的故事教材呀!
從小就在無形中,教導讚美這個世界,
不管春夏秋冬,
我就是這麼愛聽故事。

故事說完,老師拿出繪本大的白紙,
和一疊真正被夾乾的楓葉,
準備了膠水和彩色筆,
一片褐色紙裁成的大樹幹,
開始動動手、動動腦時間,
發揮你的想像力,親子合作,
貼了一張美美的秋景圖:
又編了個秋山、秋水、秋楓的故事!

說故事結束,
圖書館的兒童區,有DVD,有分齡故事書,
還有電視播放,讓你拿著軟墊,
慢慢欣賞:看書,聽音樂,看影片,
大孩子還有電腦區,借遊戲影片,
更小的孩子,也有玩具:積木、、、
轉個身,到處都有小小廁所,讓小朋友使用!

告訴你,在地鐵裡,
許多人不是玩手機,而是低頭閱讀,
在台灣,就地鐵閱讀,風氣稍稍遜色,
閱讀是不是從小被培養的?
您說呢?














淡淡的滋味長













好友:
淡淡的滋味甚麼?
就是這樣,
懷念台灣的朋友,Amy是其中之一。
她總是淡淡的,但是溫柔的在你身邊,
關懷著身邊的朋友!

她也常淡淡的寫著這些身邊的人:



2013-09-08 Amy
早上兩點...
突然醒來..
卻不睏不倦,精神清明非常

走到陽台..
發現超多星星ㄚ...

找到童年時么姐教我的北斗七星..
她曾告訴我:以後在荒野迷路,妳就看著北斗七星的缺口向著那,
那就是北方....⋯⋯

我是不曾在荒野迷路啦,
但每次仰看北斗七星就想到么姐認真的神情.

童年阿母總在日式的院子,
就著滿園梔子花香
野薑
8拉樹,芒果樹下
揮著大竹扇,指著月亮和旁邊一顆星,
笑對我說:吶,那就是人家說的孤星伴月...
童年沒空氣汙染,沒光害..
所住的樹林鄉間,似雲似霧美麗的星河真美ㄚ....

童年阿爸忙完小小診所的事務,
就會帶我去散步,
走過綠油油的稻田,
癡迷看著燦爛暮色輕掩..

經過香煙裊繞的廟,
好滋好味吃著廟祝笑咪咪給我的"ㄍㄡv啊"...
偶散步到入夜...
回家的路上,我邊走邊仰頭看月亮..
奇怪的問著阿爸..
月亮怎一直跟著我...
.....
到家我仍123木頭人的探頭,
看它還在不在..
茄冬樹梢月亮仍亮恍恍看著我...
說真的還真被月亮嚇一跳!!

童年所居的日式它它米,
哥哥教我倒立,
和超級無敵幽默的老哥阿姐們
歡笑聚一起
玩橋牌,
下棋,
或哥哥彈吉它,或拉小提琴..我吹口琴,
姐擅古箏,
偶姐殷殷教我"中國民歌精華"...
(很多歌我還記得ㄚ...)
說笑耍寶..真是手足親融超有趣ㄚ

有天深夜我突莫明發著高燒...
全沉睡的家人...
只有阿牛兄聽到我奄奄一息哼著:
我要喝水...我要喝水
睏的要命ㄉ他...奮力爬起,倒給我至今仍深覺甘甜的水...
阿牛兄人好善良呀

些年...
看著瘋電玩,
強索父母給買摩托車的青少年
怨責父母不富不貴..
擁有很多卻仍時時抱怨的朋友...

晨風息息的2AM,我靜靜想著
當年社會多物質匱乏
卻因"沒有"..
是以任何"小小的擁有"總換得單純的人們極大快樂...

是不是當我們不再無止境追求多還要更多...
我們更能在仰看星空時,
就能感受到星星,閃曜著晨光的露珠..其實有更勝鑽石的美..

不無止境拼事業版圖
我們就擁有溫馨親融的天倫?

笑對看伴侶和自己
白髮卻從容自在與慈眉善目..平靜可喜..
動作遲緩
忘性漸好過記性...
但世間很多事,其實忘的好ㄚ...

近姐妹朋友糾著我...
有眼角紋...
擔掛髮量少..
鎮日叨掛旁人無解的種種煩惱...

我卻深深想起我的二阿嬤
滿頭白髮似銀
笑聲爽朗
彈著鋼琴唱著歌...
只覺她自信也美極ㄌ
(坊間超多加工美女,蛋殼似的僵滯五官..
美雖美..卻像...塑膠花...)

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煮飯有方法





































好友:

這是北斗七星轉載的文章,

和你分享,

煮了一輩子飯,隨時還是要學習,

真是學無止境呀!

你吃生機飲食,簡單多了,

但是材料,仍得篩選對吧!




煮飯的方法!文/李藝明

作者簡介:香港三代中醫,國際針灸醫師,曾任醫療網站總編輯,業餘喜歡鑽研自然美容學及養生食譜。

在一座談會上,我問座上的人,有誰懂得煮飯嗎?我是指煮白飯,結果,全部人舉手,人人都認為自己懂得。

「有了電鍋,誰都會煮飯啊!」

那麼,你們是用泠水煮飯,或是滾水煮飯呢?大家都惘然、啞口,之後,就是一堆疑問:「泠水吧?」、「有何分別?」、「噢,沒想過這問題!」,其實,大家都沒認真想過「煮飯」的問題。

我們現在超市買到的精白米,為了美觀,帶黃的穀皮己被磨去,穀皮本來是用來保護下面容易脫落的糊粉層,沒有穀皮的保護,在掏米時,含有豐富維他命B,礦物質和纖維素的糊粉層很容易脫落,令洗米水看來混濁。

為了保留糊粉層,我們淘米時應輕力,不要搓洗,換水次數不應多,只求洗去米表面的灰塵即可,否則連米的營養也會給洗去,中國少數民族長髪族人,就會將洗米水留下來洗頭髪,我就會用它來澆花,而我的朋友,甚至用洗米水來敷面美容,十分環保。

一般人用泠水煮飯,米的營養素會溶於泠水中,然後隨水漸熱漸滾而蒸發掉;用熱水煮飯,米裏面的蛋白質遇熱凝固,米粒完整不散,當中的維他命B亦得以保存,熱水出來的飯,不但營養保存得好些,還特別有香韌彈牙,有嚼勁哩!

飯熟了,你是不是任由它放在電鍋裏,開著保溫掣保溫呢?如果這樣,飯中的維他命B會隨著保溫的時間而消失。

記得曾到在一日本朋友家中作客,他們會將煮好的飯,移到一個專用的木飯桶裏保溫,現在想起,纔明白箇中真意!
 — 與愛吃素166

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也是秋天醉人的詩歌



好友:
秋天有說不完醉人的詩歌,
我竟然意猶未盡,再唱一首吧! 
那也是弘一大師早年寫的詞,
那首耳熟能詳的歌:"送別"
唱唱!來回憶兒時吧!
曾是學校畢業時,必唱的歌曲呢!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斛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還有一首:"夢"
http://youtu.be/ZUCD_Fgir58
隱約可以看見,
父早逝,悲母子無依的孺慕之情!
















再說我們當年到劉昌星老師家,
背唐詩,苦吟死記,
那時年紀小,記性好,還真感謝老師,
總算記得幾首。
我愛杜牧的詩,酸一下吧!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秋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臥看牽牛織女星。

那是一顆悠遊的心:
想來年少時,我就喜愛如此的自在!

還有范仲淹的詞:"蘇幕遮"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
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
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

如畫的意境,彷彿就在眼前。
古詩詞讀多了,
難怪瓊瑤會寫那麼多,年輕人陶醉的書,
還拍那麼多好看的電影。
讓人不斷作夢!

辛棄急的醜奴兒說:
少年不識愁滋味,
愛上層樓,為賦新愁強說愁。
而今識得愁滋味;
欲說還休,卻道一一一
天涼好個秋!

如果人生作了不怎麼的夢,
也別那麼死心眼兒,
轉個念,哈!哈!哈!
秋高氣爽,
真個好時光!









秋天令人感傷的詩歌





好友:
每天看到楓紅,腦子就迴旋著幾首詩歌,
不覺要哼幾句,那是年輕時,
未賦新愁強說愁的年代,
就是詩句優美,或者旋律動人,
還有些感傷。

有幾首還能朗朗上口,就哼給你聽聽,
當時我們還年輕,記憶力真不錯,
我就哼些記得的囉!
尤其是弘一大師、、、、、、、、、
啊!多麼令人嚮往。







是民初奇僧李叔同寫的"秋柳":
堤邊柳到秋天,葉亂飄,
葉落盡,只剩得細枝條,
想當年,綠茵茵春光好,
今日裡,冷清清秋色老。

唱到這兒,急轉直下:
風淒淒,雨淒淒,
君不見眼前景已全非,
眼前景,已全非,
一思量,一回頭,不勝悲!




生命中的花開花落,
也許是他宿世的因緣,也許是身世,
讓他特別敏感,
曾是富家子弟,五歲卻父死,依靠異母哥哥,
母親是繼室,大家庭多少的糾葛!

加上過人的才氣,有正義是非,
私慕康有為、梁啟超被盯,立即打他落水狗!
正如他童蒙時,乳母教過的:
一朝馬死黃金盡,
親者如同陌路人!
因此,感觸一定比別人多很多。




當他盡情發揮,
音樂、繪畫、篆刻、戲劇,等等才華之後,
好像高音直衝雲霄,突然嘎然而止,
他在一個精進斷食之後,
忽然徹悟,連日籍妻子千方百計,也挽求不回,
斷然剃髮出家,李叔同消失,
弘一大師出生了,而且走的是修苦行的律師。

如同"秋柳"這首歌,
演著茶花女,簇擁著騷人墨客。
春光明媚也有繁華落盡的時候,
李叔同當時悟出的是甚麼?
21天能急轉直下嗎?

那正也是許多人,窮畢生之力追求,
或者累劫,都在尋找,
也孜孜矻矻苦心鑽研,
正如蒼蠅叮窗玻璃,卻無個入處!

生命來自何方?去向何處?
有些人追求的是當下的娛樂,
有些人窮追不捨,不以現世為滿足,
直至身心脫落,生死兩忘!
是這樣嗎?
我也是好奇寶寶,想探索真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