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
沒有撇步,做就對了
好友:
TVBS電視台一步一腳印,發現新台灣的節目,
記錄著台灣的中下層人物,自食其力的故事,
每個主角,不但傳承了過去,更開創新局面,
讓轉換蛻變之間,有了新的生命,
感動了周遭許多人,也就鼓動了新的一股力量,
個個不向現實低頭,奮力向前進,
那就是新台灣精神。
對在地的住民們,
老、中、青都有許多回憶和前瞻,
強韌的生命力,代表著台灣韌性無窮,
硬頸的個性,耐操的體力,
他們對於現實環境的凝凍,
想要突破,想要向世人宣稱自己存在!
TVBS電視台每周介紹一步一腳印,發現新台灣,
正好凸顯了在地住民是有智慧的,有自尊的。
這些人的故事,一個個被發掘出來、、、
譬如一個種芒果的農家,
那是阿公時代,全家大小共同開闢的,
父親時代,因為氣候關係,芒果收成不佳,
無法應付家計,
第二代就外出工作,任芒果園有機了許多年。
直到第三代,突然回想當年和阿公,
辛苦栽種,從小苗開始的往事,
如今,回眸一看芒果園,看到瘦瘦、受傷的芒果,
興起他辭職回鄉,管理的念頭。
他研究:仍然強調有機;受傷的,拿來烤芒果乾,
發展芒果食品、芒果餐、芒果果醬、芒果冰品、、、
終於把阿公的醜芒果,重新賦與新生命。
再譬如,一位湯包大王,
小時候夠聰明,做甚麼像甚麼,他選擇當了廚師,
因為努力追隨師傅,很快就成為圓山飯店等地的大廚。
卻因好高騖遠,自行創了大大的事業,
不到一年,就將所有,虧損到一無所有。
回家閉門思過:都因少年得志太輕狂,
一無所有的他,咬緊牙關,
在街角,沒店門,湊三張桌子,重新開店。
這次痛定思痛,不敢輕忽怠慢,
舉凡招呼客人、食材挑選、研發新產品、、、
他都全力以赴,
放棄大飯店大廚師的排場,從零開始,
高級餐廳的廚藝,夜市的價格,
很快的從三張桌子,至今已經發展到數家分店,
客人都遠道聞香而來,他再度站了起來。
沒有被現實打倒;沒有被驕傲降服,都是愈挫越勇。
創意、觸發的構想源源而來,並付諸行動。
醜不是問題;小不是問題,
台灣在地精神,沒有撇步,
捲起衣袖,苦幹實幹,做就對啦!
因為皇天不負苦心人的。
好友,我們該以新台灣人,在地的新台灣精神自豪!
2012年8月24日 星期五
送信到哥本哈根 vs 穿條紋衣的男孩
好友:
再一次觀看"送信到哥本哈根"的影片,
再一次受感動,
就如同觀看:穿條紋衣的男孩",
那部電影裡面,也有一個小男孩,
同樣讓人心疼不已。
兩個小男孩還懵懵懂懂,如一張白紙,
不諳世事,就被強迫接受,
殘酷的大人世界。
面對沒有事先理解,甚至沒有預先告知的明天,
孤單單一個人,往前直走,
人人看到這裡不由得,都會熱淚盈眶。
先說"送信到哥本哈根"的本事,
她是丹麥女作家安妮荷姆,她的名著"北方自由"改編。
一個生長在集中營的小男孩大衛,
陰錯陽差因偷了塊肥皂,他的大朋友約翰搶走肥皂,
代替他被槍殺而死。
約翰曾經告訴他:世界很大,也有可愛的、光明的地方,不只這裡。
逃、逃、逃、、、
逃、逃、逃、、、其實一直都在集中營裡蘊釀,
有個中級長官知道,他和約翰那肥皂的事,
是媽媽兒時玩伴,並幫他媽媽逃出鐵幕的人,
把他叫到辦公室,交給他一封信和指南針等,
說逃一一一,往北方不要回頭,一直逃,
逃到丹麥,才可以將信打開。
就這樣一個集中營的男孩,小小年紀,心懷恐懼,
千辛萬苦,經歷不可知的人,不可知的事物,
遇到懷疑,就逃、逃、逃、、、
深不可測的眼神,唯一信念:送信、、、往北、、、
作者鋪陳,鐵幕到自由世界的距離:千辛萬苦。
深不可測的眼神,落落寡歡的懷疑態度,
看到肥皂就想起往事,更深鎖起內心。
走、走、走、、、、
走過多少鐵絲網、森林、原野、莊園,遇到多少的店員、村婦、、、
不知鐵幕已經脫離,
合理的懷疑著,自由世界裡的每一個人,
甚至告別一個純真少女的情懷。
直到有一天逃亡中,不慎將信打開,
才知收信人,是時時閃在夢境的媽媽。
巧遇到一位 失去愛子的老婦,
慈愛的微笑,溫柔智慧的話語,終於融化他的心防,
慢慢接受了人性中的善,再由善的指引,
幾番波折,終於把信送達一一一自由的北方,
憶起他的大朋友約翰,曾經說的話:世界不是那麼小,
還有一個光明世界、、、
穿條紋衣的男孩,它也是愛爾蘭作家約翰 波恩的作品,
同是名著改拍的電影。
這個小男孩,卻是納粹集中營營長的孩子,
集中營的氛圍,就是沉悶、冷寂,甚至冷酷,
雖住營長大宅,依然如此冷冰冰,媽媽、姊姊只好接受。
他,卻很孤單,發現鐵絲網內,也有個被關的光頭男孩,
兩人在鐵絲網內外遊走、嬉耍,成了好友。
有一天營長的兒子一一一這落寞的小男孩,
又爬入鐵絲網內玩耍,
正玩得起勁,遇到查勤,
誤打誤撞,只好裝成囚犯,穿上囚服,
和集中營的男孩,被報數點名,送上另一個囚房,
密閉、呼吸困難、冷酷不人道、、、、、、、、、
、、、、、、、、、、、、、、、、、、、
莫名其妙的,被自己父親發號司令,
就這樣,在毒氣室裡,
、、、、、、、、、、、、、、、、
自由世界的男孩,和鐵絲網內的光頭男孩,
快樂的玩在一起,
為了友情,卻被莫名其妙毒死。
都是一張白紙樣的小男孩,
卻都住在大人打造的陰影之下,
將不安、懷疑、深沉、寂寞,只寫在眼睛裡,
一個去追求北方,那是光明的新世界;
一個則執著追求,天真、童稚的友情。
因此,安排的結局有些兒不同,
令人心酸。
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
親愛的 老伴: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腳
好友:
恕我向天下的年輕夫妻,嘮叨幾句。
親愛的,告訴你!
我們可得多想想,越老越要相靠,別太傲,
連老伴面前,也要拿蹻,
每個人,總有老的那一天,
到時你就會知道。
今晨到教學醫院看眼睛,先驗光,檢查視力,
人太多,接著又要等門診,實在太無聊,
便東張西望,看到一對夫妻,
吸引我的目光。
兩人頂多五十餘歲,市井小民打扮,
太太似乎已經出現失智的現象,樣子有些遲鈍。
看病的是太太,此刻似乎在做瞳孔放大,
坐在候診室,護士幫她點藥水,
太太無法配合,藥水老點不到,
先生站在旁邊,很是著急,
幫著推太太的額頭,要她仰起來,
太太馬上又恢復低頭,護士兩手拿東西,無計可施。
先生火大,托住太太下巴,用力向上仰,
實在太用力,太太"鏗"一聲,後腦勺敲到牆壁。
此刻,護士趁勢,要點上藥水,
太太習慣性反應,用手來擋護士,
先生乾脆用手"啪"一聲,打走太太的擋手,
太太對點眼藥,掙扎好久,對先生,卻沒有反應。
我有些兒好奇,這對夫妻的相處模式,
那聲'鏗"和"啪",留在腦海,久久揮之不去!
看著他們無言的互動,有些奇妙:
先生自己拿包包,也替太太拿包包,
態度卻像對待小孩,無理和不耐煩,
但是至少,從頭到尾陪伴!
我的隔壁,也坐了個瘦小的老太太,
花白的直頭髮,是衣著古樸的外省老太太。
她的座位旁邊是輪椅,椅子上坐了個老先生,
夫婦倆,應該有七、八十歲的年紀,
老先生很吵,不斷的問著"到號了沒有?"
年紀大了,口齒不清,咕噥個不停,不斷煩著旁邊的老太太。
老太太只好去敲門問護士,
護士和老太太很耐煩的走出來,
告訴老先生,再等一下,馬上輪到。
好友,你不覺得有些兒悲哀?
年輕時個個意氣風發:男的瀟灑,女的愛嬌,
條件相當,恃物傲人,
互不相讓。
"鏗""啪",可能比現在更大聲;
一定也不是只有坐在輪椅上,咕噥咕噥而已!
互相PK到你贏我輸,誰也不讓誰。
小倆口能恩愛到老的,真的是不簡單!
能互相扶持,更是不簡單!
能相敬如賓,體貼相待的更不簡單!
病痛時,互相安慰、照顧的,更更不簡單!
好友,恕我囉嗦,向天下的夫婦們再嘮叨幾句。
我想說的是:親愛的,老伴,
想想年老時: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腳、、、
連PK都聽不到時,
那麼現在,有些爭執,就互相擔待吧!
因為,大家總有老的那一天。
趁年輕,好好去經營自己的家吧!
恕我向天下的年輕夫妻,嘮叨幾句。
親愛的,告訴你!
我們可得多想想,越老越要相靠,別太傲,
連老伴面前,也要拿蹻,
每個人,總有老的那一天,
到時你就會知道。
今晨到教學醫院看眼睛,先驗光,檢查視力,
人太多,接著又要等門診,實在太無聊,
便東張西望,看到一對夫妻,
吸引我的目光。
兩人頂多五十餘歲,市井小民打扮,
太太似乎已經出現失智的現象,樣子有些遲鈍。
看病的是太太,此刻似乎在做瞳孔放大,
坐在候診室,護士幫她點藥水,
太太無法配合,藥水老點不到,
先生站在旁邊,很是著急,
幫著推太太的額頭,要她仰起來,
太太馬上又恢復低頭,護士兩手拿東西,無計可施。
先生火大,托住太太下巴,用力向上仰,
實在太用力,太太"鏗"一聲,後腦勺敲到牆壁。
此刻,護士趁勢,要點上藥水,
太太習慣性反應,用手來擋護士,
先生乾脆用手"啪"一聲,打走太太的擋手,
太太對點眼藥,掙扎好久,對先生,卻沒有反應。
我有些兒好奇,這對夫妻的相處模式,
那聲'鏗"和"啪",留在腦海,久久揮之不去!
看著他們無言的互動,有些奇妙:
先生自己拿包包,也替太太拿包包,
態度卻像對待小孩,無理和不耐煩,
但是至少,從頭到尾陪伴!
我的隔壁,也坐了個瘦小的老太太,
花白的直頭髮,是衣著古樸的外省老太太。
她的座位旁邊是輪椅,椅子上坐了個老先生,
夫婦倆,應該有七、八十歲的年紀,
老先生很吵,不斷的問著"到號了沒有?"
年紀大了,口齒不清,咕噥個不停,不斷煩著旁邊的老太太。
老太太只好去敲門問護士,
護士和老太太很耐煩的走出來,
告訴老先生,再等一下,馬上輪到。
好友,你不覺得有些兒悲哀?
年輕時個個意氣風發:男的瀟灑,女的愛嬌,
條件相當,恃物傲人,
互不相讓。
"鏗""啪",可能比現在更大聲;
一定也不是只有坐在輪椅上,咕噥咕噥而已!
互相PK到你贏我輸,誰也不讓誰。
小倆口能恩愛到老的,真的是不簡單!
能互相扶持,更是不簡單!
能相敬如賓,體貼相待的更不簡單!
病痛時,互相安慰、照顧的,更更不簡單!
好友,恕我囉嗦,向天下的夫婦們再嘮叨幾句。
我想說的是:親愛的,老伴,
想想年老時: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腳、、、
連PK都聽不到時,
那麼現在,有些爭執,就互相擔待吧!
因為,大家總有老的那一天。
趁年輕,好好去經營自己的家吧!
2012年8月19日 星期日
壞壞,有人愛
好友:
最近,在台灣家喻戶曉的熱門人物,是富少李某某,
也許已經紅到紐約,你也聽聞到了!
他轟動社會的幾件大事,
響叮噹不亞於奧運得金牌,
奧運落幕,我們可以再接再厲:下屆繼續為國爭光。
李某某也有光,他脫光光:
敗壞了社會善良風俗,已經家喻戶曉。
還將他人脫光光,構成刑事案件,警察已經主動偵辦。
可是,壞壞,竟然有人愛,
竟然有女人窩藏他,要幫忙他逃亡;
接濟他,想讓他躲過查緝。
拍出了許多敗壞社會風氣的光碟,
自己陶醉不打緊,更流通到市面,
自己是不雅照片的當然男主角,
女主角居然有五、六十位,讓觀光光碟的人錯愕!
至於那些未曝彈,還不知有多少哩!
拍光碟流通又為啥:
是炫耀,是被出賣?
還是爭風吃醋被亮出來?
這幾十位女主角,有些可能是不知情,在被下藥,
醉茫茫的時候,任人擺布,而留下鏡頭的!
其餘的呢?
有許多,卻是拍得歡歡喜喜的,
女主角以為是拍美美的A片留念,
頭腦裡面似乎沒有"明天"二字。
已經抓到一個,幫助男主角逃亡的女人,
她似乎也是:
不是壞壞,她不愛!
至於男主角的爸媽應該不會吃驚,
因為這家父母,個人的歷史,也很輝煌,
兒子如今的表現一一一
比自己還遜,
他們自己心裡明白得很:道行不夠,被抓!
唯一沒有想到的就是:名利害人,
一一一那才是始作俑者。
其實,肉腐蟲生;
只要有糖蜜的地方,螞蟻、蜜蜂就呼擁而上;
只要有名利,男男女女就呼擁而上。
大大方方說:壞壞,有人愛。
耆老搖頭說:人心不古啦!
最近有個新鮮名詞:
農曆七月,就不要講了!
它的意思是說:愛上夜店的女孩,小心被灌醉,
灌醉就會被撿走!
有些女生是裝醉的,也東倒西歪,倒向"名利哥"。
"名利哥"最好是年輕又多金,
肚子大大,後腦勺光光也無所謂,
只要是"名利哥",就故意讓他撿走!
撿走的下場,往往就變成今天這些女主角。
大家也許忘了:
今年在火車包廂裡面,開趴,也是類似問題,
可憐鐵路局不知情,卻是受傷最重。
都是相同的問題:這個社會,價值觀紊亂了。
如果做父母,
做爸媽的已司空見慣,不出來大聲疾呼的話!
福爾摩沙肯定腐蝕,
不久就要沒入巴士海峽,無聲無息的。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本是天經地義的。
鍛鍊學識、技能和品格修養,才是真正龍的傳人吧!
壞壞,有人愛,
壞壞,可以當傳人嗎?
壞壞,還是先要有人關懷,才對吧!
2012年8月18日 星期六
有緣 、 沒緣,都是緣
好友:
人真是奇怪的動物,
遇到對盤的人,相看兩不厭,約定要生生世世,
若是男女年歲相當,還互許是七世夫妻,
成就了一對對好姻緣,
家庭和樂,夫婦相輔相成,瓜瓞綿綿,五世其昌。
卻也有另一類人,過去從未見面,
兩人一相見,分外眼紅,
宛如仇人,相互傾軋,並欲置之死地而後已!
如果兩人,不幸出生即是一家人,
同住一個屋頂,或相同的父母,或成為夫妻、父子、、、
無法結善緣,其中也一定有端倪。
小時候,家中常來一對母女,會面即淚眼相對。
因為女兒憑媒妁之言,嫁給爸爸的朋友,
但是,妻子經常被家暴,
家暴的原因,先生一口咬定:太太生不出孩子。
母女來我們家會面,感覺得出來,
媽媽心疼,卻又幫不上忙。
因為雙方都是朋友,我的爸媽也不敢介入。
女方向娘家哭訴,也幫她向男方爭取離婚,
卻被男方拒絕,夫婦相處,又如冰炭,
家暴不只動粗而已,
日夜還冷嘲熱諷:一隻不能生蛋的母雞。
不久傳來消息,女方被捉姦在床。
男方拿了遮羞費,另娶她人方才了事。
女方就和那位被捉姦在床的老榮民結婚,
聽說遮羞費是他出的,
戲是他導演的,
一切他承擔。
否則,男方永遠在凌遲那位女人,又不肯放手。
男尊女卑,是那個年代稀鬆平常的故事。
後來,事實證明這個不生蛋的母雞,
是被錯怪了。
他和那位老榮民結婚,過了一段幸福快樂的日子,
那是後來才知道的事。
有一天,外婆揹著胖娃娃來我家,
這一天,我的印象深刻:
她神情黯然的告訴我們,她的女兒真命苦,
她不是不會生蛋的母雞,
孩子是生下來了,
自己卻難產死了!
看來,因緣有它的來龍去脈,值得探討!
只是人活得不夠長久,
無法追究出,它是如何緣起緣滅的。
但是佛卻告訴我們,
投緣的,要珍惜;不投緣的,那麼也要合掌令歡喜!
2012年8月16日 星期四
老師,路不走,是不會到的
好友:
曾幾何時,當老師的,開始也要聽學生說話了!
那天,
跟隨我家老爺的學生,
到新竹尖石鄉的司馬庫斯,
拜訪他們守護的千年巨木群!
學生說好來回四、五個小時而已,
我們就上路了。
的確,走在竹林裡幽深、清涼,
對於這世外桃源,我們初聞其名,心嚮往之。
鎂光燈閃個不停,
不知不覺,也走了好幾個鐘頭了。
忽然,
開始感覺,小腿肚不聽使喚,
開始感覺,前後左右,除了我們三人外,
其他同伴呢?
再過一會兒,遇到同伴之一,已走回程。
不得了,我們腳勁怎麼差那麼遠?
學生郭君對揹攝影機的他,說:
老師,機器讓我來揹吧!
於是減輕了,一些負擔,
卻沒有減短路程!
我埋頭前進,想著:走越遠,回程應該越難熬,
內心在打鼓!
又遇到剛認識的柯君,他也是落單 ,
同是攝影同好,他的落後,是為了獨自取景。
一同上路的妻兒子女,已經走在前頭不見蹤影。
他倒是好整以暇,捕捉鏡頭,
悠哉悠哉的,
獨自一人!
忽然,經過一處,山水暴漲的瀑布上方,
大水漶漫,必須涉水而過,
其下又是懸崖,水勢湍急!
攝影的柯君將他的登山杖,讓給我家老爺,
我有長柄雨傘,
我們度過許多難關!
我的心,一直懸在巨木群,
我們的同伴都走回程了,輸人不輸陣的心不死,
只好咬牙前進,
郭君也說:不到終點,終身遺憾!
終於繞完巨木群,願望達成,真的欣喜若狂,
想到這把年紀,能有此行,該是終身的紀念!
一會兒,回到現實,
回顧來時路,走過四個小時;回程也當如此,
可是腳力已經用盡。
我真的祈禱山神,助我一臂之力,讓我回到山莊,
我真的一步接一步,不敢懈怠,
因為至少還要堅持四小時!
回頭看我家老爺,他向來慢條斯理,
縱然天塌下來也一樣!
一直,想走就走,
此刻,他想停就停!
可憐他的學生郭君,看老爺坐在石頭上,
一動也不動,穩如泰山!
郭君他是隊長,另外九分之六的人,等我們吃中餐,
他急了,
不得不開口:
老師呀!路不走,是不會到的!
一向酷酷的老師,
聽了這句動人的話語,也不得不站起來了。
"走吧!路不走,是不會到的",
誰聽了這句簡單的話,都會猛然一震!
人生路也是如此!
各人吃飯,各人飽,
無法替代!
我們在下午三點半,終於回到山莊,吃到遲到的午飯。
不錯!咀嚼飯香,
細細想著來時路,
更確認:能影響他人,能提振士氣的,
是打心坎裡說出來的話,或一個小小動作!
此行讓我永難忘懷一一一
這些年輕人一一一
他們的作為。
跟隨我家老爺的學生,
到新竹尖石鄉的司馬庫斯,
拜訪他們守護的千年巨木群!
學生說好來回四、五個小時而已,
我們就上路了。
的確,走在竹林裡幽深、清涼,
對於這世外桃源,我們初聞其名,心嚮往之。
鎂光燈閃個不停,
不知不覺,也走了好幾個鐘頭了。
忽然,
開始感覺,小腿肚不聽使喚,
開始感覺,前後左右,除了我們三人外,
其他同伴呢?
再過一會兒,遇到同伴之一,已走回程。
不得了,我們腳勁怎麼差那麼遠?
學生郭君對揹攝影機的他,說:
老師,機器讓我來揹吧!
於是減輕了,一些負擔,
卻沒有減短路程!
我埋頭前進,想著:走越遠,回程應該越難熬,
內心在打鼓!
又遇到剛認識的柯君,他也是落單 ,
同是攝影同好,他的落後,是為了獨自取景。
一同上路的妻兒子女,已經走在前頭不見蹤影。
他倒是好整以暇,捕捉鏡頭,
悠哉悠哉的,
獨自一人!
忽然,經過一處,山水暴漲的瀑布上方,
大水漶漫,必須涉水而過,
其下又是懸崖,水勢湍急!
攝影的柯君將他的登山杖,讓給我家老爺,
我有長柄雨傘,
我們度過許多難關!
我的心,一直懸在巨木群,
我們的同伴都走回程了,輸人不輸陣的心不死,
只好咬牙前進,
郭君也說:不到終點,終身遺憾!
終於繞完巨木群,願望達成,真的欣喜若狂,
想到這把年紀,能有此行,該是終身的紀念!
一會兒,回到現實,
回顧來時路,走過四個小時;回程也當如此,
可是腳力已經用盡。
我真的祈禱山神,助我一臂之力,讓我回到山莊,
我真的一步接一步,不敢懈怠,
因為至少還要堅持四小時!
回頭看我家老爺,他向來慢條斯理,
縱然天塌下來也一樣!
一直,想走就走,
此刻,他想停就停!
可憐他的學生郭君,看老爺坐在石頭上,
一動也不動,穩如泰山!
郭君他是隊長,另外九分之六的人,等我們吃中餐,
他急了,
不得不開口:
老師呀!路不走,是不會到的!
一向酷酷的老師,
聽了這句動人的話語,也不得不站起來了。
"走吧!路不走,是不會到的",
誰聽了這句簡單的話,都會猛然一震!
人生路也是如此!
各人吃飯,各人飽,
無法替代!
我們在下午三點半,終於回到山莊,吃到遲到的午飯。
不錯!咀嚼飯香,
細細想著來時路,
更確認:能影響他人,能提振士氣的,
是打心坎裡說出來的話,或一個小小動作!
此行讓我永難忘懷一一一
這些年輕人一一一
他們的作為。
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
司馬庫斯的軟實力
住在司馬庫斯的上帝兒女,他們體會上帝的美意,
安心、快樂的住在這好山好水中,
另一方面也發揮力量,用心保護這片淨土,
他們的祖先率領這泰雅族的一支,
來到這兒落腳,
過著樂天知命,自力更生的日子。
為了紀念這位祖先,披荊斬棘跋涉來此闢土開疆,
部落就以祖先為名,這是司馬庫斯的由來。
我們從郭君那兒,
也只知道名字,任他帶路來到內灣,
會合其餘五人,向著尖石、秀鑾的地標前進,
才知道司馬庫斯,
還在遙遠的山的另一邊。
再繼續前進。
中途在宇老派出所稍作休息,
山路越來越起伏、彎曲,
一直是連續彎路,
說翻山過嶺也不為過,
此山下到溪澗,彼山又開始向海拔1600公尺爬坡。
郭君說他和司馬庫斯結緣很深,
當初他參與興建小木屋,
住在山中好幾個月,
和部落的男女老少成了好朋友,
所以我們到達目的地時,首先看到牧師,
問好之餘,
得知,這兒的泰雅族朋友們,都是虔誠的基督徒,
假日個個盛裝打扮,上教會,
用心、靜聽牧師講道。

他們除了有堅定的信仰之外,
還有鞏固的社區發展協會。
那是頭目的兒子,
放棄可以到平地發展的碩士頭銜,
讓這個的部落,名符其實成為上帝的部落,
是潔淨、自治自愛的台灣社區楷模。
在經濟、教育、生活、居家環境、農村發展、觀光資源各方面,
他們都是有計畫的推動。
每每想到深山部落的孩子們,
如何享受更高的教育?
於是大家研究,
這兒的父母們,有更長遠的計畫,真是讓我佩服!
國高中的孩子們,在新竹竹東上學,為免奔波,
他們共同購置宿舍,
山中的媽媽們,辛苦些,輪流留宿宿舍當家長。
至於,大學生的培育計畫,
有獎學金制度,
讓畢業的孩子們,可以回鄉,投入永續的經營。
也是用感恩的心,建築一些民宿、小木屋等,
讓登山客們,夜晚有個落腳的地方。
打造成舒適、寧靜的世外桃源,
讓山下的人上山時,
有個放鬆身心的地方。
他們是採用共同經營的方式,
包括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生產和開發,
還共同建造自己的住家、學校、教堂、餐廳、、、
這一切的一切,在有效率的指導下,
生活環境已經提昇到,
讓都市人也欣羨,而望塵莫及的生活模式,
連外國人都來深入研究取樣。
他們和大自然共生、共存,
樂天知命。
對於明天一一一
無庸置疑,
他們更有信心。
大頭目,您要加油,因為山上:
年輕人沒有了檳榔、菸酒,
他們的汗水滴在土地上,
長出了竹筍、香菇、小米、蜜李、水蜜桃、、、
好友:
我們大家也為大頭目,和山上努力的年輕人加油吧!
2012年8月12日 星期日
拜訪司馬庫斯的巨木群
颱風剛走,
我們懵懂上山,因為不知道山的偉大!
司馬庫斯?不知道???
直到走過橫山、內灣、尖石一一一 我生命第一個認識的地方。
我開始說故事:
我的出生地是尖石;
我的外公住橫山;
我的爸爸從日據時代開始,就參與山地行政管理。
走在羊腸山路,兩邊是竹林或山壁,
有時是四肢並用,
走向巨木群,
我反思,這是因緣的呼喚?
我的父親在天之靈,要和我分享,他年輕時的工作。
想當年,
他走過的地方,艱難一定超過今天。
於是跋山涉水,我埋頭默默前進,
走著父親走過的路,感到格外親切。
想當年一一一
爸爸出差,
一去都是二十餘天,我們小孩子經常抱怨,
如今終於明白他的辛苦!
路上又濕又滑又崩。
幸而,
開路的先人,將路拓在矗立山壁,攔腰的緩坡。
幸而,
沿路地上,有多少堆積的落葉。
樹木也是有聚落分布的:
一段是竹葉林,一段是杉林,一段是闊葉林、、、
地上厚厚一層落葉,踩上去,鬆軟舒適,
這些族群,它們也是山裡的子民。
好不容易看到,陽光下的小米田、香菇園,
有許多原住民在忙碌採收,
我問郭君,涼亭到了沒有?
暗中期待,涼亭快來,
涼亭意味著路程已過了一半,
還沒有!只過了三分之一,郭君回答。
力氣已經用盡,回程可如何是好?
下定決心,我說要走回小米田,那兒有伴!
分手五分鐘,
那頭郭君用空谷傳音,
他說涼亭到了!
精彩的在最後,
我怎麼可以獨自錯過?
又ㄍㄧㄥ了一程。
終於,聽到回程的路人甲說,只剩半個鐘頭。
再ㄍㄧㄥ一程。
眼前的景象,讓人不是歡欣,內心反而有些慘然!
2012年8月11日 星期六
上帝的部落一一一司馬庫斯
好友:
真是個意外!
在一個隨緣巧合之下,我闖進了上帝的部落。
司馬庫斯,應該是上帝賜給這兒子民的豐饒之鄉。
我們應朋友郭君之邀,誤闖這個世外桃源。
郭君是個中年人,他只說要帶我們去採水蜜桃,
誰知意外,今年兩個有四月,因此早過了採收季。
沒有水蜜桃,郭君說:那麼去"踩"巨木群吧!
來回四小時沒問題的,郭君又說。
我揹著水,套上護膝,
回頭看我家老爺,還扛二十公斤照相器材,手拿望遠鏡,
因此,信心滿滿,阿嬤就跟著出發了。
司馬庫斯的巨木群一一一我一無所知的目標,
除了郭君夫妻,
我想其餘七個人,也都懵懵懂懂跟著,進入登山口,
之後就走進無止盡的桂竹林,
山路大約保持,可以兩人並行的寬度,
坡度非常陡,路像條彩帶蜿蜒在半山腰,
踩在厚厚一層竹葉路上,
起初是十分舒適安全的。
可是,
現在正是採收小米和香菇的季節,
窄窄的路上,起伏奔馳的摩托車,來來往往,
路呀!有些驚心動魄了。
卻是十分讓人佩服,騎士的膽量和氣魄。
山上的兒女們,
他們如此貼近大自然的懷抱,
在窄路奔馳,
如在母親的懷裡,變得更為勇敢、壯碩。
而母親的懷抱,卻隱藏脆弱的部分,
考驗兒女。
譬如:
瀑布從山頂以驚人的聲勢,直瀉而下,
縱使是平日,也是轟隆如雷,何況雨後,
山路中,有許多木板鋪成的橋梁,橫跨在山澗,
有時隨山勢曲折;有時隨水勢起伏,
早年是用竹子編排;近年改成用木板構築,
在陡峭的山壁,為了摩托車通過,
還得因應山水的沖刷,
都得讓族人,費盡心思,安全第一。
還有臨時的意外,
有些地方,平日可以蜻蜓點水而過,
一遇下雨,山水暴漲,橫渡時驚險萬分,手扶竹欄,
專心一意,屏息而過,
竹欄斜掛外沿,
郭君特別囑咐,
不可全身倚靠竹欄,
否則,跌落溪底,一定粉身碎骨。
況且,地質屬於頁岩結構,險況隨時會發生,
非得小心翼翼,一步一步往前不可。
沿途,
最大的頁岩路段有兩處,
考驗著族人的能耐,
他們的小米田,就在破碎的岩層後方,
生命,就操縱在大自然的手裡,
他們不得不堅強!
因為住在上帝的部落,
就是上帝的兒女。
2012年8月5日 星期日
告別昨天
好友:
就要告別台北小城了,
一邊整理打包,一邊不知不覺開始咀嚼過去。
眼淚不時溢出,
忽然又想起阿霜的話:既然做了決定,就不要後悔。
眼淚很快打住!
不久,撿起另一樣東西,思緒再度飄回從前。
畢竟,耕耘這塊,屬於個人的秘密基地,
是歷經多少年的努力,
想在這兒喘息、療傷、做自己愛做的事、、、
於是,把我心愛的私房東西,都搬到這兒,
於是,才有短笛、紙筆墨硯、照片、剪貼、、、
於是,自己自在的悠遊在這個天地。
清晨或黃昏,也會走向社區的登山步道,
那是山友,或者早覺會的人,喜愛的地方,
每個人都熟門熟路的走向自己闢築的園地,
如同走著自家廚房。
我喜歡爬上崎頂,遠眺台北市,對著開闊的視野,展開拳架,
自我陶醉一番。
有時心血來潮,跟著指標前進,
前面就是新店二叭子自然公園,步道已經整理很完善,
而森林則是保持自然生態,
做完森呼吸,從另一條山路回來,
有時吆喝三朋四友一起,可以徜徉一整天。
不管冬夏,林蔭步道都殷勤提供,山風蟲鳴,讓人流連。
其時下雨的日子,山上也是很澎湃的。
雨勢和風勢較勁,打得屋簷叮咚作響,但是節奏清楚,
屋內燈火明亮,反而顯得格外有安全感。
正是看書或打電話的好時機,
兒子們不時打電話催促下山,
告訴他們:安啦!
風雨中,內心是溫暖的。
也許那時還年輕,熱血澎湃,
想要告別不適合的婚姻,不敢和父母商量,怕他們傷心,
把自己鎖在小城,
像鴕鳥把頭埋在沙裡一樣,以為看不見不合理,
便是安全!
殊不知,那是自欺,
讓人流連的山風,依然吹拂,卻撫不平內心在淌血。
多年以來,無法改變的事實仍然存在,
小城幾番風雨,
油漆已斑駁脫落;
老去的容顏,為當年沒有及時解決的問題,提早白頭。
蹣跚的腳步,
只好在城裡,在方寸之間踱蹀,
向命運妥協。
平生只會讓步,
這會是向歲月投降,
將小城,將好山好水好自在,讓給另一對年輕人!
雖是陌生人,
但是在告別昨天的時候,
一面整理,一邊給他們祝福,
它,我曾努力經營過,真是一個好地方,給有福氣的人。
2012年8月4日 星期六
山中舊事
好友:
山中舊事是本1983年得過凱迪克獎的,世界繪本傑作選。
作者是辛茜亞 .勞倫特,由黛安 .庫德繪圖。
而那時的譯者,是鼎鼎大名的林海音先生。
由遠流出版公司在1992年發行。
這本書多年來,一直放在身邊,
寂寞或是開心時,便拿出來餵餵心靈。
它成為我的最愛,是因為這本書飄著淡淡的鄉愁,
淡得看不見,又化不開那種美。
讓你不得不一再回顧!
辛茜亞是獻給祖父母的:在山中的兒時的他們一一一
翻譯的文筆簡潔,
也讓我屏住氣息,深深的怕打擾到他們祖孫們:
"我小時候,住在山上。
爺爺每天晚上回家,渾身都是黑煤灰。
只有嘴唇是乾淨的,
他就用來親親我的頭頂。"
光是看到第一頁,我已然陶醉,
陶醉在濃濃愛的光環裡,不能自已。
樸實的話語,加上綠與褐結合的色彩,
不知不覺,就跌落過往的時光裡,
跟著這個氛圍,想繼續,翻開下一頁,
想看看接下去的故事。
裡面飄著日常生活的香味:
有鄉下熱騰騰的晚餐:小麥麵包、煮豆子、炸秋葵莢、、、
連半夜上廁所,
小小年紀也有奶奶秉著燭光,和一彎新月相隨。
多麼溫馨、溫暖的畫面,
仍用深綠、粉彩,淡淡來表現。
又是一句:
"我小時候,住在山中",作為開頭,
跳進山中,滿是爛泥的小水坑,有時裡面有蛇,
孩子喜歡游泳,
他們不在乎的跳下去。
和他們融為一體的是山林、水塘,
在大自然裡,在赤子的心中,
連衣服束縛都是多餘,只有單純的快樂洋溢。
"我小時候住在山中",
有和藹,充滿牛奶味的雜貨舖老闆夫婦,
牛奶味的感覺是甜甜香香的、、、
有到山下抽水機,提來的水,
洗個香香的澡,
冷天裡,凍著身體出來,
還有奶奶爐灶上煮的熱口口,等著他。
在山中,
裡拜天上學校的教堂,那是村子裡的大事。
有時侯看表弟們受洗禮,連奶奶都感動得掉眼淚。
奶奶還很勇敢的趕大蛇,
有一次大蛇不走,乃乃只好把牠打死,
印象深刻的是:
他們姊弟四人,還照相留念。
"小時候在山中",
吃過晚飯,在淡淡的月光下,一家人聚在一起,
難以忘懷的是:
奶奶或者剝豆子或者替我編髮辮;
爺爺用他的折疊刀替孫子們削鉛筆,
一一一勾起我,想起家父替我削鉛筆的幼年時光一一一
天上有星光,林中熟悉的鳥叫,
可愛的狗朋友們,忠實的蹲在腳邊。
小時候的愛,孕育他們的簡單和滿足。
他們也知道海洋;
他們也知道沙漠;
他們也知道世界的任何地方,
但是,她們已經住在山上,
她永遠滿足於這種生活。
她如此把內心的話,衷心獻給一一一
住在山中,
陪伴她度過童年的爺爺奶奶。
希望你會和我一樣喜歡。
2012年8月2日 星期四
一個女藝人之愛
好友:
在歐本尼的時候,
每個月都會收到,兩本製作很精美的繪本。
你是知道的:我酷愛有突有文的繪本。
它是作家的精華,還有獨特風格的插畫,
雖然是寄給孫子的,
但我,卻是第一個讀者。
這麼棒的繪本,是誰寄來?
每個月從不失時。
起先寄來的是同樣的兩本,媳婦覺得可惜,
她就打電話去詢問,
報上自己家中住址和兒童的年紀,馬上有回音,
改寄一歲和三歲不同年齡的讀物。
我很好奇,就問媳婦,繪本是誰寄來的?要運費,更要經費。
行政效率又是第一!
媳婦說,那是一個女藝人的愛心,
在她成名之後,就成立一個基金會:她想做點有益社會的事。
她一心一意想回饋社會!
終於做出這個決定:寄贈繪本,給城裡每個五歲以下的孩子。
只要籍設這個城市的兒童,
不管家中有幾個孩子,只要五歲以下,人人都有禮物。
繪本這個禮物對孩子來說,再好不過了!
尤其社經水準很低的家庭,更是需要;
"知識"是改變人生的基礎,
尤其在出生到未上學的階段,圖文並茂的讀物,
無異是另一個家庭教師。
提起讀物的品質,更令我讚佩!
它不因捐贈,就草率從事,馬虎打發。
裡面的內容,有知識性:如山川、鳥獸、蟲魚。
也有生命提昇:種族平等,地球一家,自然環保的介紹,
都在輕描淡寫中完成:
沒有推銷,也不是作意,唯一就是"愛"。
看看內容就知道,全是作家們心血的結合,
不管出錢,出力的人,
圖文並茂,在在都為未來的主人翁而努力,
哪怕是小小一本。
生命的偉大,不在台上發光發熱,
更需要默默為理想耕耘。
尤其百年樹人,
影響何其深遠!
今天開始,我們大家也為理想去實踐吧!
2012年8月1日 星期三
無"心"而得一一一朱銘世界
好友:
多年前,我們在金山慧明禪寺的師父,
說山下在動工,要蓋朱銘美術館。
經過許多年,如今朱銘美術館已經在台灣東北角,
屹立不搖,讓金山平添許多景點,
參訪法鼓山、慧明禪寺,甚至順道拜訪鄧麗君都很方便。
我第一次覺得朱銘大師離我們那麼近。
內心有許多感慨:
一個人成功,不是沒來由的。
父母生他時,年紀合起來,已經九十二歲的11子。
她問媽媽半夜三點鐘,為甚麼不想睡?
媽媽一面編織大甲蓆,一面笑著說:
傻孩子,我去睡,你們哪裡有飯吃?
所以他小學畢業,就在雕刻神像的師傅那兒當學徒。
他聽在耳邊的一句話是:雕刻要自己學會畫圖。
師傅說:不會畫,只好學人的樣,
創造不出自己的特色,琢磨不出自己的慢工細活。
做出的都是別人的東西。
他記在心裡,老老實實學了三年四個月。
為了提早減輕媽媽的辛苦,他把作品拿去參展,
鍥而不捨一件一件的送展,
年年退件,年年送,如此一年一年的努力,
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
他成了名,也解決了家中經濟的困窘。
這是我所要追求的嗎?特獎的殊榮是我要的目標嗎?
工作之餘他常捫心自問!
"藝"和"匠",在他內心是清清楚楚的。
醞釀了三年,不得其門而入,又死不了這顆心,
他和一個朋友,終於拿著自己的作品,
去按雕刻大師楊英風家的門鈴。
三十好幾,正要掙錢養家的朱銘,為了藝術,
一頭栽進去,在老師家,埋頭隱晦了八年。
他是會聽話的:老師說,不要學我!
看他身體單薄,只叫他學打太極拳,練好身體。
因緣際會,就在太極拳裡,他醞釀了自己。
加上楊英風大師善巧的帶領,
老師是何等的地位,他是政府邀請回國的國際大師,
他是何等的珍惜,這師徒的情誼,
讓他八年心甘情願的隱晦。
他又和朋友帶著自己的成績,和年輕的膽識,到美國闖蕩江湖。
靠著對藝術的執著,和自我努力與期許:
沒有背景,沒有語言基礎,
憑的只是,老師們給他打下的基礎,和對藝術的強烈企圖,
尋找,追求,
他終於名揚國際一一一朱銘的太極系列。
想到老師的話:不要被圈囿,
不要被他人,也不要被自己圈囿一一一
他踢掉太極系列,踢掉人間系列,如今七十多歲的他,
藝術的熱情,還是火熱,
他在醞釀:從前他一直嘗試跳脫技術:
如今他想跳脫藝術。
如今天時、地利都已成熟,
種子自然生根萌芽,
縱手放意去"做",自然能夠無心而"得"。
他有這種體悟之後,就和時間賽跑,
希望在有生之年,將內在精神,無拘無束的展現。
打到骨子裡,仍然還不算上乘,
好友,如何達到形而上,無心而得?
那是"基礎功",
多麼努力,日積月累,埋頭苦幹,才能換取得來!
大家都要學習朱銘;
而他仍和時間賽跑,永不休息,
你我豈可怠惰?
那位雕刻羅漢的大師,不必當朱銘第二,
努力就對了!朱銘大師說的。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