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夜來風雨聲


好友:
紐約的媒體不斷報導 要加強戒備
颶風來了 颶風來了
但是對於來自台灣的人而言 心中有譜
手電筒 蠟燭找出來 浴缸的水存滿
最重要的是 存些乾糧食物

六十餘歲的義大利房東
昨天傍晚爬上二樓屋頂修漏 順便把窗戶也補好
今晨已經開始風急雨驟
帶著阿孫 向窗外看去
告訴他 大樹老公公搖呀搖
然後鼓起腮幫子 向他吹吹氣
說風來了

到了晚上 雨勢不停 風聲凌厲 搖撼門窗
忽然 停電了
兒子停下工作 點上蠟燭
房內透著柔柔的光
想告訴阿孫 還好有"光"
但是他早已入睡

隔天雨停 已是天大亮
推門出去 想看看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哦不 是我們心愛的番茄樹 可有損傷?
可愛的番茄 它真堅強
仍然晶瑩飽滿 吸足水分 更顯玲瓏剔透

只是枝子再也撐不住 "垮"下來了
"垮下來""垮下來"
阿孫就跟著唱 那首"倫敦橋垮下來"的歌
清嫩的奶娃聲 快樂的唱著
快樂的唱著小孩子的童年

2011年8月27日 星期六

排隊逛跳蚤市場


好友
我天生好奇。
前些日子,隔壁鄰居海倫告訴我們,
這個周六教會學校禮堂,舉辦一年一度的跳蚤市場。
我期待已久,
內心雀躍,卻不好意思向兒子要求,
聽說:
如果,前一天晚上,提早光臨的話,要收五元的先選費。

周六終於到了,
我們提早半個小時到達,卻已有人在排隊。
地上有空箱,任人取用,
看來大家都是老鳥,每個人身上,都背著大袋子,
有一種感覺:好像都是來尋寶的,
氣氛是:槍聲一響,準備好跑百米,因為大家的袖子已經捲好。

上午九點一到,還好,大家魚貫而入,
是個有風度的國家,排隊守規矩,老早成了習慣。
進去以後,那就得看眼力了,
媳婦說好不買,他們將來還得搬家,
我呢!純粹觀光,挑選自己"想要"的東西。

所謂跳蚤市場,是家中不用的東西,提供出來,
此次是教會舉辦,應該純屬公益,
東西集中標價,分類管理,
大約分成:玩具區、家具區、寢具區、飾品區等等,
廚具區、電氣品區也都是大宗。
我喜愛小玩意兒,
可惜書本區、音樂區太多又無法慢慢瀏覽,就割愛了。

她們說,你看到喜歡的,就放進背包,
如果一遲疑,就被同好拿走了,
我喜歡的小玩意兒,有銀蠟燭台、古董相框、描繪的木器雕刻、藝術玻璃等等,
挑了不少,和兒子討論之後,
有些還是放回去,雖然價錢便宜到爆!罷了!
捨、捨、捨、、、捨吧!

許久以來,我已經自我暗示,捨、捨、捨:
吃喝玩樂各項,甚至親情的割捨等等,
都奉行簡單、節約,
生活不想有太多牽掛和煩憂。
此番卻又心頭癢癢,老毛病重犯,
啊!習氣、習氣,生命沒有牽纏也太難!










2011年8月24日 星期三

為小朋友說故事


好友
為小朋友說故事,真是件快樂的事。
因為小朋友的眼睛發亮,滿臉投入的神情,
彷彿你在做著世界上最偉大的事,
事實上也真是:
你在和自己內心的小孩,也度過一個快樂的時光。

有一天我隨媳婦,帶著小以樂到圖書館玩。
美國的教育計畫,半歲就開始了,
通常圖書館,每星期兩次,都有老師為小朋友說故事,
還分齡、分組,今天,這個故事媽媽,負責其中 一天,
她自己也有兩個小朋友,由爸爸帶著來。
媳婦喜歡她帶領孩子,進入故事的方式,經常帶小以樂來玩。
很久以前,我就想來體驗,當個小朋友的感覺。。

今天,大約有十來個熱心家長,各拿小塑膠片,和小朋友席地而坐。
有些家長,甚至一口氣,把家中兩、三個同時帶來,
走不開的,乾脆把小小的餵奶小 baby 也一起帶來。
看來家長,都已經十分熟悉,還互相招呼著別人的小孩。
大人、小孩一同歡笑,
真是個一團和氣,一片朝氣的晨光。

家長中有阿嬤,有兩個爸爸,還有兩個東方小孩,
我以為最難得的是:爸爸來。
媳婦卻稱讚有一個黑人媽媽,她也是勤快常來的。
通常黑人家庭,為了生活,孩子的教育就無法兼顧,
長期以來,社經地位,一直不容易提高。
我想台灣也是,顧了肚子,顧不了孩子,
生活模式,如此惡性循環著,這不是大家所樂見的。。

今天能看到,下一代被如此照顧,真的很感動。
這位故事媽媽,一上場,手彈吉他暖身,
帶動唱一些平日熟悉的歌曲。
西方的小孩,或許是個性?或許是教育方式?他們都比較活潑!
故事媽媽也容許他們,自由自在的走動、表達,
相較起來:東方孩子就比較內斂、害羞些。

故事媽媽帶了三、四本故事書來,
一會兒說,一會兒唱,讓兩、三歲的娃兒,不致單調:
說的時候,語調生動、傳神,如唱歌;
唱的時候,熟悉的動作三、兩個:扭腰、拍手、連唱帶跳、、、
簡單明瞭,不拖泥帶水;輕鬆活潑,連大人也喜歡。

純說故事,不說教,不解釋;
只呈現具體東西,附加豐富的聲調,和誇張的肢體動作。
大概個把鐘頭過去,孩子在地上坐不住了,
沒關係,換上動手做做看:
旁邊有桌椅,大人把小孩帶上桌,桌上畫筆、膠水、紙張等一應俱全。
今天配合教材是替車車著色,
一張影印好的汽車,大人、小孩,一起動手,
簡單明瞭,自由自在。

時間過得真快啊!感覺只一會兒,
大家就度過了一個輕鬆、愉快的早晨。
每個人都笑容滿面,
連我這個阿嬤,也像長了翅膀。














2011年8月22日 星期一

折價券


好友
想起從前,到加州小妹家,
每次到大賣場,手上就東一張,西一張紙片,
在那兒仔細研究,一邊對照架上的貨品,
有時悵然若失,大叫昨天是最後一天。
有時又歡喜若狂,好像中了大樂透似的。

今年來到歐本尼,媳婦也是如此,並且還有過之,
我不禁狐疑,
是甚麼東西,魔力之大,讓她犧牲睡眠?
我看到她在剪集一些紙片,
那個隔壁義大利阿嬤,也常常供應整捆整捆的報紙。

有一陣子,台灣來的人數眾多,
媳婦更是勤快,翻翻剪剪,搶著上大賣場,
一家不夠,又去另一家,
對照架上貨品,
細數它的價錢,滿腦子好像還不斷盤算!

媳婦看我滿腦子疑惑,
ABC又不甚了了,
滿桌剪得一方方,都是洗髮精、蔬菜水果等圖畫,
她解釋,那些一方方剪下來圖畫,都是她要購買的日用品,
而圖畫裡,註明日期和折扣,
原來是大賣場在打折扣戰:
各家賣場發廣告,每個星期日就套在報紙上,
一大疊一大疊,吸引顧客上門。

義大利阿嬤,不上賣場,
每個星期日讓兒子帶她上教會,
她就把一大疊廣告,交給媳婦發落,有時也會交代買些日用品。
媳婦就在廣告堆裡,省吃儉用:
她說差了零點零幾元,就是台灣的幾十元,
縱使零頭,也不能給它輕易溜掉。
何況,你消費了多少錢,另外還有贈品!

媳婦講個故事:她說有對夫妻,每星期一的大清早,
準時到附近鄰居的垃圾桶,去撿昨日報紙。
為的就是,抽取假日那些折價券,
更有趣的是:夫妻買東西還比賽折數。
最高紀錄,同樣物品,收集到的點數,可以打九五折對九八折。
不管誰贏,都叫人瞠目。
更高的紀錄是:他們得另闢房間,
為了堆放那些不斷購買,幾年都消耗不完的打折品。

哇!這對夫妻,
他們對折價券的癡迷,
簡直已經走火入魔,這是商家始料未及的吧!
想當然,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如此:
豈止精采非凡而已。











散步詠涼天


好友
大清早 阿孫一手拿著奶瓶 一手牽著我
說要去散步
看阿孫已穿起背心
陽光雖然暖暖的 照著綠色大地
可是 涼風襲來 秋意悄悄湧上心頭 一驚
啊!是天涼好個秋
我來此地 從初夏到初秋已三個月了

這是個成熟的季節
阿孫拉著我 說要去撿豆豆
橡樹子是他所說的豆豆
滿地的豆豆 連我也喜歡 哦不 連松鼠也喜歡
是他們下雪天的食物
那些動物們 現在已經開始存糧

要過冬的食物 當然得堅實些
橡樹子像個小陀螺 頭上還戴頂帽子
那是它們為了傳宗接代的需要 所演化出來的
紮實堅硬的外型 像個紳士 打領帶穿西裝戴著紳士帽
所以自古很得小朋友的喜愛
童書作家 也喜歡將它寫入畫圖中
彫刻家也拿來當素材 玩起遊戲陀螺

阿孫高興的撿著豆豆
他沒有好惡 一顆顆撿了起來
小手抓滿了 就交給我
就是好玩
雖然 有些帽子已經脫落 有些也被汽車輾破
沒有好惡 裝滿了我的口袋

忽然 我想起唐人韋應物的一首詩
他寫給朋友丘先生說
懷君屬秋夜 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 幽人應未眠
他知道丘先生是個隱士 一定會有同感

於是即刻將心情寄去說:
我心幽遠 知道夜深的此刻 你也一樣
沉醉在秋天的夜色中
夜涼如水 碧空如洗
四周沉靜空靈
只是偶爾傳來 山中松子落下的聲音

豆豆在秋天出現
已是一個成熟的季節
我的心情 不知不覺 也跟著瀟灑起來

日日是好日


好友:
在美國,路人見面打招呼,
不管認不認識,一聲 good day 或 good one ,
祝福見面的人,有美好的一天,
聽到的人,心情當然愉快,
也會謝謝他,並且回他一個祝福。

不管相識或不相識的人,
見面祝福他人,事事順利,
真是惠而不費的一件事,你高興,我也高興,
送人一束香花,你的雙手,也染了香氛。
何樂不為?

有些人太執著:
他也許會說,為和我要先打招呼?
又有人說,我不認識他,打起招呼,他會當我精神有問題!
況且不認識,何必打招呼?多此一舉。
有個朋友就曾糾正我:
他是個男的,妳如果先向他打招呼,他會以為,妳對他有意!

使我想起佛學老師說的一句話:
""一般人學佛,學來學去,
都把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學成了: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一顆肉團心,日思夜想,已經無法成眠,
如果還多出那麼"多心",那還得了?

禪宗永嘉大師說"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 ,
一個人每日每日,都有許多事物操勞;
首先,一日三餐,便需要勞心勞力,費心去掙取。
因此身外之事,一律該當"平常心"去看待,
簡單行事: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
同樣頭頂寬闊的青天,夜臥六尺的眠床,
別去煩惱:你高我低;昨是今非。

"恰恰"是"剛剛好",
如果生活"剛剛好",須要勞心勞力,就"剛剛好"去接受,努力做去吧!
別生出那麼多的心,去"比較",去"思量忖度",去"忻厭",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省時省力。
太陽沒有特別照顧你,但是卻內心舒坦,
每日每日,和風無限。

日日都是好日,天天都是 good day。
一家大小,歡歡喜喜,在一起。
心情好來,工作起勁,
笑容滿面呢!同事和樂:老闆賺錢多時,分紅也多;
老闆生意不好時,當個開心果,明年會更好,也不錯。

你開你的雙 B 車,我騎我的腳踏車;
你乘豪華郵輪,暢遊阿拉斯加,
我們在公園裡,大家一起烤肉也不差。
有個大老闆的故事,他年輕時立個心願:
努力吧!更努力吧!為了家人,我一定要努力賺錢。
小娃兒,哪天爸爸有錢了,買個別墅,和你一起盪鞦韆玩耍。

幾年後,他的心願真的達成了,
別墅有了,鞦韆架也有了,
可是他太忙,連和孩子碰面的時間都沒有了。
有一天,夫婦匆忙出門,許久,忘了文件又折回,
忽然,聽到天真快樂的笑語,從鞦韆架那邊傳來,
孩子和瑪莉亞玩得正高興!

他心裡悚然一驚:那鞦韆架下的笑聲一一一
原是當年,他日夜努力的目標呀!
別墅、鞦韆架,以及和孩子一同玩樂。
當年,汲汲營營,全為了孩子,努力賺大錢,
錢果然賺到了,
如今一一一卻身不由己,無法和孩子共同分享快樂!

太執著物質的期待,
犧牲眼前點點滴滴的幸福,
換取空花般,不易掌握的遙遠奢求。
忘了眼前小小的滿足一一一
點點滴滴的累積,一樣可成就長遠的幸福。
不要那麼"多心",就可以 good day 日日是好日囉!
























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

吃百匯


好友
那年,我們剛下飛機,就直奔你家,
你和老彭帶著我們,來到一家日式百匯吃午飯,
因為時間已近午休,
店員叫我們多拿一些食物,
慢慢吃沒關係,但是食物,她們得先處理。

兩年過去,孩子對那家店的壽司,
還念念不忘。
我對百匯食物也有過難忘的經驗:
有一年,參加一個日本北海道的旅行團,
剛下飛機,導遊說要慶祝、慶祝。

他帶我們去吃百匯,他說盡量吃,
但是,
首先,別忘了,要先吃的,就是長腳蟹的腳,
還表演給我們看,如何吃蟹腳,要這樣、那樣、、、
如果喜歡,只吃一樣也可以。
言外之意:吃到飽,沒關係,
那一次我吃蟹腳,真的是吃到飽。

吃到飽,對年輕人來說,是對了胃。
花樣多,量也任君取用,
對旅行團來說,也是相當合算的:
不必一個一個旅客招呼,各式各樣的菜式,
旅客們早已眼花撩亂,
也就不必擔心,會做份外的要求。

照顧自己的肚子,每個人都有一套,
隨著個人嗜好,而有所不同,
尤其來到百匯餐廳,更會讓你瞠目結舌,
我看過,端著一大盤蝦子,回座位,
而他的座位,蝦殼已經滿桌。
看樣子,他對蝦,情有獨鍾。

我也曾看過,早餐吧裡,有中式、西式誘人的麵包,
還有日式的稀飯、納豆、海苔、、、
甜點、水果也多得吃不完。
有個朋友,她坐在角落,獨享她那整盤的罐頭水蜜桃,
看起來十分愜意,她說那是她的最愛,
甜滋滋的湯裡,半顆半顆的水蜜桃,襯著她滿足的笑意。

不是貪吃,就只是喜歡而已。
有個人的嗜好,更正點:
她愛吃生蠔,
一個瘦瘦的女孩子,吃起生蠔,
她的豪氣,會讓你口瞪目呆:生蠔上加好調味料,
好大一顆,兩顆,三顆、、、
跳舞的小妮子呀,一口氣吃七顆,好,飽了。
她說她還不算厲害,她的舞蹈朋友,最高紀錄是十二顆。

吃起百匯,免不了"眼饞",
明明吃飽了,
還這裡看看,那裡看看;這個嚐嚐,那個嚐嚐。
時間也夠多,朋友又難得見面,
不知不覺,飽了,又餓了,
續個下午茶,咖啡、甜點,加個晚餐,
肚子抗議:我老早已經是"百匯"啦!

2011年8月19日 星期五

番茄紅了


好友:
人說,番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
果然不錯,
隔壁義大利阿嬤,每餐只用些番茄生菜沙拉加義大利麵拌食。
九十多歲瘦瘦小小的身材,
倒是精神抖擻,每天忙著她的番茄園。

當初你說,一棵番茄樹,長出來的小番茄,
吃整個夏天,吃不完,還可以送人,做國民外交。
太誇張,我不相信!
番茄還可以多到如此誇張,
在台灣,聖女小番茄,一斤可要七、八十元,
哪裡輪到吃膩?

來到歐本尼住了兩個多月,
從番茄開花看到結果,我不得不相信,
這些年,物價漲了,想吃的水果都變貴了,
番茄真是嘉惠老百姓,
只要院子種上一、兩棵,
整個夏天,滿樹像珠串,結實纍纍。
小朋友哭了,還可以在掌心放上一、兩顆止啼。

玲瓏剔透的珠串,那是小番茄?
一串花穗大概可開個十餘朵,
不多時,便有小米粒出現,一串就是十來個,
再不久,綠色小米粒變成玲瓏剔透的綠色珍珠,
結結實實,一串十來個不算多,
不久,轉紅,或變黃、變紫、、、
在清晨,露水掛著,毛茸茸亮亮的表皮,晶瑩飽滿,煞是可愛。

至於大番茄,品種也是多得驚人,長的、扁的、圓的、、、
一顆就夠吃一餐,別說番茄樹上的一團團,擠在一起,
搶著成熟:陽光夠,露水多,
雨水千萬別太多,水多了,就落果,要不,就果皮裂開。
義大利阿嬤趁天晴,把多餘的番茄,採摘放在樓梯口,
就任房客隨意取食。

番茄裡含有很多的茄紅素,經常食用,
它可以防治多種癌症,其它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等也有用,
尤其,它可溶於油脂,熟食比生食,營養利用度高四倍,
難怪人們都說:番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
是高經濟實惠的食物,看義大利阿嬤就知道了。

九十餘歲高齡,每個星期還打扮得高雅大方,
按時到教會,去做禮拜。
不錯,番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
可醫生是不會在意的!
因為全民健康,是醫生的職責。


2011年8月18日 星期四

金風送爽



好友
連日幾場大雨過去,秋的腳步慢慢靠近。
尤其之前,好幾天的熱浪,
逼得大家躲進屋裡吹冷氣,
偏偏房東的屋子老舊,
冷氣全開,馬上跳電,又得勞駕人家,
到地下室跑一趟,重新開機。
想想,對了,乾脆把前後門打開,
倒是金風送爽,雨後涼意,讓身心舒暢無比。

這種享受,可是千金難買,
想起台北的夏天,一年比一年炎熱,
記得往年攝氏33度已經是盛夏的極限了,
如今37、8度也是尋常。
歸因太多,一時無法細數。
甚麼冷氣機太多,汽車更多;甚麼檳榔樹多了,綠樹少了、、、
地球暖化的議題,也天天討論,
世人可都沒有共識,只好自己調適。

住在這"紐約"的"鄉間",我才發覺,是多麼幸福的事,
大樹高聳入雲,住家前後都有庇蔭,
窗前四面綠草如茵,沒有障蔽,
房高頂多兩樓,住家密度也是不高,
是新大陸土地廣大,
藍天綠地多一些,涼風習習吹來罷了!

想起台灣的後山一一一花東,不也是很好的住家環境?
有很多旅館、民宿,都沾了山海之利,打造了獨勝的景點。
返台之後,
我們不妨也和三朋好友,攜手同遊。
如此一來,不必辛苦跋涉,遠渡重洋,出國消暑,
也一樣可以悠哉幸福,
節省的外匯,還可帶動後山經濟繁榮。

藍天綠地,加上夜晚有滿天星光,
這樣的要求,其實,它一點也不奢侈,
只要愛她,福爾摩沙一一一
這是我們和子孫永久居住的地方:不管前山、後山,
都是值得我們一起,用心來打造的。
此刻,正值金風送爽時節,
內心便如此,深深祈祝。

2011年8月17日 星期三

隔壁的麻省理工學院


好友
和哈佛只能說隔壁而已,
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文法商的溫文面貌極端不同。
顧名思義,它是全世界理工科,首屈一指的學校。
各國菁英紛紛嚮往,
集理工人才,匯集一堂,師生一比七,共同努力,
成為世界高科技,以及先進武器研究的搖籃。

我們搭地鐵,只兩站而已,
從哈佛來到這兒,
"麻省理工學院"是延用中國清代的稱呼,
其實該稱為"美國麻薩諸塞州理工學院"。
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卻看不到"古老"兩個字,
其中最大原因,大概是拜科技之賜吧!

來到校區,孫兒、孫女很放肆。
到處要找廁所,找飲水台。
所以,我們在研究室或教室走廊換尿片,
哭泣、餵食、還找廁所哺乳,
原來,這所大學各系所之間,都有廊廡相連,
方便師生在各教室之間,自由穿梭往來。

我們也看到學生各色人種都有,
有些學生,看起來年紀很小,卻一副信心十足的樣兒。
而且,都是來去匆匆的,或許再多的時間,也不夠用吧!
這和哈佛的優閒感覺是不同的,
最大的不同,還是校舍建築:
哈佛有宗教家的莊嚴,這兒看到的教室正正方方,
有些雖顛覆傳統,卻仍是一派科學家的冷靜。
冰冷的鋼鐵雕塑,更增添嚴肅。

外地夏令營的高中生們,由志工率領著,
領略著這兒的學術氣氛,
雖然還是暑假,
教室、圖書室、研究室仍然有學子們埋頭工作。
獨立研究、自發努力的求學精神,
是夏令營的孩子們,所該體認得到的吧!











卻像來到,截然不同的兩個星球一樣。
分明都是世界頂尖領先學術地位的學府,

2011年8月13日 星期六

逛哈佛


好友
就像台灣有些風景地區的社區,
取名"優勝美地"或"哲學之道",
不覺讓人想起加州,或在日本,
某些有特色的地方。

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
對大家來說,也是耳熟能詳。
但是聞名不如見面:雖然只是蜻蜓點水。
也是歡喜無限,我和它們搭上了線,
增添了些許書香氣息。

哈佛大學在文法商方面,
在全世界真是大大的有名,
世界許多政商名流,都畢業於此。
進入古老的大門,
就見識了"資深大學"的風範。

西元1636年英國殖民時期,成立自今,不老也難。
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們的校訓:真理。
以追求真理,作為教育方針。
成立之初,有位牧師校長,名叫約翰哈佛,
在校風,做了很多貢獻,從此學校取名哈佛。

古老莊嚴的校舍建築間,
涼風習習吹來:是微微起伏的校園,種了許多參天大樹。
樹下圍著一無數座椅:是入夏齊聚而來,
全世界許多青年學子,他們設法,參加一些夏令營,
夢想著加入,這全世界關於文法商的最高學府,
當然門檻很高,他們是知道的。

看到志工學生們,帶著一批批的高中生,來來去去穿梭著,
感覺得到,校風的確很自在、悠遊,
想想:學習本來就是自己的事。
這是研究學問的地方:
除了學費之外,起飛的海鷗,是要有目標的。











驚鴻一瞥一一一遊波士頓


好友
孩子們臨時決定,
在我回家之前,帶我出去遊歷一下。
老的老,小的小,吃的、用的,
準備大費周章,畢竟這是吃漢堡的地方。
終於開始,三天兩夜的麻州波士頓之旅。

真是不簡單呀!
奶娃跟著去,我也是,
第一次和波士頓說聲"哈囉" ,
只能說驚鴻一瞥,
因為每四個小時要停下來,
停下來,不只為了餵母奶,還得安撫安撫大家的肚子。

來到波士頓,我很驕傲的說:
哇!世界上每個大城市都有中國城。
在陌生的地方,看到了熟悉的事物。
眼中湧現莫名的濕潤。
就像多年前,在香港,看到中國的同胞,
土不親,鄉親。

來來去去很多黃皮膚、黑眼珠、保守的唐裝,
加上店招有久違的中國字,
譬如:南北和等等、、、,
還都是古老的中國文字,
包管你看了,也會熱淚盈眶,
會感到身為中國人的驕傲。

這兒的華人,比保守的台灣,還要保守,
他們很多人,可能是祖先的祖先,
已經來到此地,開疆闢土,保留了更多的中華文化。
對於中華文化,我也有娘親般的孺慕。
在文風很盛的波士頓,龍的傳人,仍有一席之地,
古老的中國,你不驕傲也難。

比起紐約,波士頓更像個博士、教授,
文質彬彬,氣宇不凡,
來到這兒的人,會被這兒的歷史文明同化,
我的感覺:你貼近它一步,便接受它更多的薰染,
無形中,你也會更優雅,更有內涵。
就像中華文化、唐人那樣!

地球上很多城市,因為接受度高,
老早已經失去自己的特色,美其名叫國際都市,
有世界最高的高樓大廈;
有最快捷的交通系統;
網羅了全世界,全部的名牌精品店;
有無數、無數的世界第一,
但是它沒有了自己。

波士頓好像沒有這個問題,
它有屬於自己,自來尊崇的宗教背景,
居民著重品德和教育,以及對社會的貢獻,
所以四、五百年以來,
維護的是,自己移民時期,
原鄉一一一古老英國或義大利的文化。

也許科技和古老文化會帶來許多衝突,
但是由於"海港"的特質,
兩者之間,經過妥協和融合,反而成了獨特風格。
波士頓有的是學者的風範,表現在學術上,
運用移民本具的努力精神,開拓醫療、金融等科技業,
它更在學術界,建立了屹立不搖的領先地位。

港灣的海鷗和查理士河上的風帆,
將波士頓點綴得更是有聲有色。
驚鴻一瞥,
再會不知又是何年?
但是,古老教堂的鐘樓尖塔,
它的倩影,確定時時會在夢中出現。
夢中出現,可是哈佛或麻省理工學院當學生的場景?














2011年8月8日 星期一

童心


好友
也許每個人本來都該如此?
卻因歲月不斷雕琢,
除了皺紋爬上了臉,
最不可思議的是:該哭的時候不敢哭;該笑的時候不敢笑,
連念頭思想,都著上灰灰的顏色。

我喜歡初出娘胎的天然,
如果一輩子,完全沒有改變,那可能變成幼稚。
但是天然和幼稚並沒有畫上等號!
隨著年齡,人和社會相適應,必然會成長,
那種社會化的過程,不會抹煞娘胎帶來的天然。

最近,和孫子以樂遊戲,加上小孫女心聆的誕生,
我的感動更多。
在這純樸的小鎮,沒有多餘的媒體,
小生命和大自然更加接近,
來自大自然的養分,給了成長所必需,
他們譜著輕快的樂章,和乘風的鳥鳴相應和,
有:太陽和星星睡覺了。

以樂的遊戲是隨機的:
包括把他的兔寶寶玩偶,放進手推車去"我朋友家",
其實"去我朋友家"是他的媽媽常說的一句話,
因為鄰居有大冰庫,以樂的媽媽多包了水餃,
會寄放在"我朋友家"。
他常常邀我去"我朋友家"。

有一天,他在"我朋友家"的院子,
發現一種新遊戲:
三歲的小孩,手持小棍棒,高興的敲擊著,
我的心也跟著跳躍:
跟著不同器材跳躍:金屬器具上、木質器具、塑膠、、
他發現了不同,便不斷嘗試、嘗試、、、
我也喜歡跟著他,到"我朋友家"去嘗試。

他第一次發現:
蒲公英的風媒花種子,可以用來吹;
草堆裡有兔寶寶在"吃飯";
毛毛蟲爬在番茄樹上,啃葉子;
到麥當勞叔叔的店裡,吃薯條;
或者,爸爸帶他去散步等等,
每一個小小的喜樂,都滿臉洋溢著笑容,
說:我好開心!

媽媽忙著替外婆選鞋子,
他也很忙,
忙著小人騎大車:他穿著大人的高跟鞋走路,
突然聽到他自言自語:
它好高,會跌倒。
然後,又聽到他的媽媽說:會跌倒,就放回去。

日子過得很快樂,
差點忘了大人的世界。
大人的世界:有時想笑不敢笑;想哭又不敢哭。
還要時時提醒自己;不得不離開的理由。
人為什麼要長大?


















2011年8月5日 星期五

兩個生活藝術家


好友
真是:一種情懷,兩樣作風。
想起來不覺莞爾,
同樣認真:對生命的熱愛,
但是表現的方式,
卻是大異其趣。

我的親家母,和我一同來到歐本尼一一一
這是兒子的租屋處,
房東在屋簷下,種了一圈不需費工處理的花草。
隔壁義大利阿嬤,幫忙種植了兩株小番茄。

勤勞的親家母,立刻捲起袖子,
鬆土、澆水、施肥、、、
又將小草推擠,擠出了小小兩方地,
將甘藷葉梗子插枝,種在番茄樹下,
兩方地:一塊種上蔥苗;一塊種上路邊採的黑仔菜。

我真佩服她的努力,
在她的眼中,你可以看到希望:就在明天。
她如此相信著:
於是,每天留下洗米水、童子尿,
殷情澆灌,細心呵護。

真的;番茄的梗子,到處攀爬,越長越壯。
枝葉間,黃花處處,
小圓球似的番茄,像玲瓏剔透的珠串一樣,
掛滿其間,不時溢出獨特的香氣。
小小的綠珠子,轉眼變紅、轉黃。

汗珠交混著快滴出的口水:親家母說,不酸、不酸、、、
還得騰出時間,去剪甘薯葉,
照推算:每星期可以收成兩次;
加上黑仔菜,摘來煮蛋花湯,
一個月可以省下許多伙食費。

感謝親家母,就是如此精打細算,
將女兒一一一我的媳婦,撫養長大的。
這就是她的人生觀:
任何東西,都有其價值,都要善加利用,
否則便是暴殄天物。

而隔壁義大利九十歲阿嬤,
她將她的那塊地,種得美美的:
布局、配置如繡花或拼布,
前方外緣是貼地小白花,如蕾絲花邊,而黃菊鑲其後;
番茄、小黃瓜、四季豆、茄子、青椒各一、二棵對稱分布裡頭。
其間,再四處點綴醉蝶花,以便引來昆蟲授粉。

就是高雅如其人,生活成了藝術。
她一一一義大利阿嬤,數十年如一日,
每天上午,兩小時的園藝時間,
她把收成,大部分送給了我們,
因為她只吃生菜沙拉、義大利麵等簡單的飲食。

兩個生活藝術家,
同樣熱愛植物,將它們照顧得無微不至,
只是作風不同。
因不同的風格,因此過著不同的人生,
卻也各異其趣。






2011年8月4日 星期四

請客不緊張


好友
在台灣,常為請客傷腦筋!
一來自己廚藝不佳,怕丟臉出醜;
二來自古以來的觀念裡,請客要豐盛,重於一切。
三來、四來、、、
到了後來,請客只好麻煩"錢大爺"幫忙,
以為不致貽笑大方。

在歐本尼兒子的家中,我有新的體驗。
住在這兒的人,
務實、勤儉,卻真誠、熱心。
他們的待人,如同他們的穿著,
真心真意,一目了然:就是清潔、簡單。

有個陳老師,上午打個電話來,
她說,晚上要來我們家吃飯。
媳婦幾天前,炒了米粉,想邀她來吃晚餐,
因兒子有事作罷,今天來得正好。
媳婦燉了紅酒牛肉,下麵待客,配上檸檬汁佐餐。

飯後端上新鮮鳳梨一盤。
麵中有幼兒的唧唧聒聒,和嬰兒的啼哭聲,
配樂十足,顛覆傳統餐廳,卻賓主盡歡,
還欲罷不能,
送客,直聊到停車場,仍依依不捨。

兒子們說,這兒請客,
不作興到餐廳吃吃喝喝,
家常幾樣菜,或是客人自帶,歡歡喜喜,
真真切切,聊些家常話,
不用緊繃神經,怕失禮,
更沒有划拳、敬酒的麻煩事兒。

想起以前真糗,我們把客人帶到夜市,
飲酒助興,還用卡拉OK歡唱,鬧到夜晚一、兩點,
回到家,頭昏昏、腦鈍鈍。
倒頭睡足一整天,
仍有補不回來的疲勞。

回家以後,
第一件事是要把請客的老習慣改了;
還要告訴自己,請客沒那麼麻煩;
沒那麼多緊張。
錢大爺也不必大肆出動,
勞民又傷財。

歡迎客人來家中,吃吃健康餐飲,
只要真心真意地待客,照樣可以賓主盡歡。

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

貼心卡


好友
我第一次看到如此多采多姿的"卡"
我稱它為"貼心卡",
台灣也許有這種東西,
但不太普遍,所以不容易察覺它的存在。
今天在洋人的賣場,忽然看到,
覺得實在窩心。

令人喜愛的原因,首先是卡的設計,
都十分可愛!
每張卡,各有看頭:
有些走野獸風;有些是溫馨派;有些全然抽象、、、
而色彩又多樣豐富,
可以說是賞心悅目,會令人想收集保存。

其次,說它的價錢,也是十分實惠,
面額大約為美金二、三十元;
更經濟的,有一、二十元的不等。
很符合中產級的消費能力,
也是,符合一般大眾,喜愛新鮮的生活習慣。

我想起,就像在台北的悠遊卡,
就是它,就是它了,
如今持悠遊卡,可以消費購物,
停車、儲值等等,
一卡走遍天下,非常方便。

但是此卡又非彼卡,
因為台北的悠遊卡,是自己購買持有,
想實現一卡走遍天下;
不用持現金、帶零錢。
皮包也不必裝得鼓鼓的,擔心萬卡露白。

這貼心卡真好用,
媳婦來此的第一年生日禮,
就是當地朋友,送給她一張20元的卡。
不久回台時,
朋友託帶東西,又送她一張卡。
她才知道,有這麼窩心的禮物。

此後,她也開始使用,
比如朋友家有餐會,送些甚麼呢?
就送卡吧!不必傷腦筋,
入境隨俗,方便實用,惠而不費,皆大歡喜。
而卡在賣場就有販售,臨時也有個應變處理。

到底各式各樣美麗的卡,是誰在發行?
第一眼,我就看到"潛艇堡"的卡,
那是美國人的燒餅店,
其它還有許多餐廳、美食店、、、
購物中心、大賣場五花八門,包括音樂"美術的東西,
都有卡:超窩心,超好用。

也相當於百貨公司的禮券吧!
可謂送禮自用兩相宜。
而兩者相比較,它取得方便,超平民化,
還超可愛,真個是名符其實的,
一一一貼心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