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生前契約


好友
一個同事好幾次,向我推銷生前契約。
這些契約,我略懂一些,那是在家父往生時。
因為妹妹在某佛社的關係,
那位佛社社長非常熱心,替我們打點一切,
我們以為是佛社的關係,家人也都相當感激和配合。

一場佛事下來,開銷了不少錢,還不斷增加,
問題是:
佛事的進行和佛社全然無關,
我們沒有看到熟悉的師父出現。
之後,我們才知道,這位佛社社長,另兼行業,
與佛社全然無關的相關行業。

為了能自己作主,我接受同事的推薦,
因為人到急難時,家人會六神無主。
於是,我在樓下客廳簽了約,
管理員插嘴說,是賣保險嗎?
同事說:是的,是人生最後一張保單。

人生走到此刻,好像不再忌諱。
記得祖母當年,很珍惜的收拾好她的壽衣,
時時請出來撫摸一下,那是一種安全感。
對於臭皮囊的處理,
現代人有更積極的想法,我也不例外。

秋意濃


好友
離開紐約已經兩個月,
聽說那兒的晚間,溫度已經降到攝氏零度了。
你們早晚要加衣,
也提醒年輕人,
夜間去巡巡,娃兒有沒有踢棉被?
畢竟我離開時,娃兒剛出生。

台灣的秋天也是水噹噹,
我也走在溪頭的夜晚,
微涼的山間,乾淨得只有樹影,
何況秋蟲做伴,一點也不寂寞。
樹影外,月光如水,照徹我的內心,
甚麼金錢兒女,世情俗慮一掃而光。

莫說山間,都市、公園也是秋意盎然,
尤其亞熱帶的台灣,秋天也是另一個生長季節,
蒜香藤上的紫色小精靈,一串串的,
爬滿了籬笆。
和陽光爭奇鬥艷,生命力無限。

成熟是台灣秋天的勳章。
代表作品玲瑯滿目,黃澄澄、紅豔豔的掛滿枝頭。
尤其今年,水果讓你吃個夠,
沉甸甸的柚子,垂垂掛掛滿枝頭,
朋友採摘一部分,留一部分讓你自己體驗。

一根長竹竿,頂上掛個圓箍圈上網子,
套住高樹上的柚子,
一扭,柚子就入袋了,
那是見習,
自己握竿,可就沒那麼順遂啦!
但是,老頑童也玩得不亦樂乎!

親愛的,他們也種香蕉,
他們的香蕉,高高掛在山背後,任它春夏秋冬。
昨天巡山,才發覺有那一掛,
不過,一串只剩下六、七根,真是荒唐。
熟透的,掉滿了地,
或者賞給山中的四腳原住民了。

莫想秋風秋雨愁煞人的事。
好友,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好一個豐收的季節:
曾是辛苦耕耘,
粗茶淡飯,菜根也有香。

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賈伯斯啃蘋果


好友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以為,科學對宇宙的認識,
像是在一個蘋果上,啃了那麼一小口而已!
其餘仍是未知,
那些未知,可能用宗教來解釋。
因此,相對論很久很久沒有被人推翻。

而剛去世的賈伯斯,
他一生的堅持:在未知,探索下去。
創辦蘋果電腦的賈伯斯,
雖然已經在這個世界消失,
但是他留給世人的紀念是:
對於未知的蘋果世界,有許多滋味,值得探索。

蘋果,只啃了一口的蘋果。
他的精神,執著的精神,
用"啃蘋果"的儀式,交託給世人一一一
同志仍須努力。
蘋果團隊也以此自許。

但是賈伯斯的"啃蘋果"精神,
探測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百般顛覆傳統的奇妙思考模式,
蘋果團隊或世人,
是否能複製出來?

蘋果是可以啃下去,宇宙可以繼續開發,
但是第二個賈伯斯在哪裡?
創意是天縱的,又何必複製?
蘋果會繼續啃下去,宇宙會繼續被開發。
希望,是朝著改善人類生活品質,
和生活環境。
要如此"玩"下去,
才是亞當和夏娃的後代。

曾雅妮的功夫


好友
我們上佛學的課,談論如何"拿起和放下"
突然有人提起曾雅妮一一一
那位剛拿下世界高爾夫冠軍的女選手,
年輕的亞妮,
是如何"從容"摘下桂冠,頂戴起來的?

有人說,她家開了高爾夫球具行,
老師說台灣多少開球具店的人多哪!
怎麼就只有一個曾雅妮而已。
所以家裡開球具行,一定會成就,
那是不成立的。

那麼,是甚麼原因?
也許是興趣支持著她吧!喜歡,就是喜歡。
不然呢?
每天早晨五點出門,晚上八點才回家,
誰受得了?如果沒有興趣。

不是散步呀!
你的膀子甩過去,你的腰一扭,
你的眼睛,緊緊盯住,
全神貫注,唯一每個設定的目標。
設定多少目標,就得走多少路,甩多少次膀子,
如果沒有興趣,如果沒有放鬆,不受傷才怪。

在比賽後的晚宴上,
她的對手,那位鄰國的對手,
都是名牌,她把上次冠軍的獎金,全穿戴身上。
用來代表榮耀。
我們的同學說:
曾雅妮仍然素靜著臉龐,沒有女人味。

老師說,"專注"已經成了習慣。
誰不愛漂亮、瀟洒?
為了興趣,為了目標,
一切犧牲在所不惜,
這個小妮子,她自己有主張,
誰人也無法替她下註解。

佛法就是在日用中求,
世間沒有不需澆灌的玫瑰!
而縱然"專注",也是"從容",
如果不"從容",如何堅持一輩子?
捼果不堅持一輩子,如何摘得到多刺的玫瑰?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此刻最美



好友
此刻最美,
我說的是:大家的阿孫已經上幼稚園;
腿又還能走。
老爺的大學同學們,聚集溪頭,開同學會。
我也響應,
因為連旅居國外的同學,都回來啦!

第一天,剛上遊覽車的時候,
只有班長說話,
班長把話都說完了,大家還是靜默著,
那也難怪,
很多人三、四十年沒見面,忘了你是誰囉!
好吧!麥克風輪流傳一一一
自我介紹。

慢慢,回到了從前,畢竟曾經相處四年。
最羅曼蒂克的四年,誰沒有糗事?
那時剛剛脫韁,又日夜相處在一起的師範生日子。
往事慢慢被重新醞釀出來,
一發不可收拾,
拜託:導遊小姐,請把音樂切了,電視關起來。

他們一個個說:我有的熟悉,有的不熟悉,
那些不重要。
誰和誰,誰和誰那時候又如何如何!
從過去講到後來,後來大家都成了老師,成了爸爸媽媽。
召集人也不諱言她的兩次婚姻,以及做了現成的好媽。
每個人開始脫去客氣的外衣,拾回純真。

當單純回來,自我介紹時,不客氣開始站向通道。
比手畫腳起來,
慢慢來,別急。到了目的地,還可以教大家盤腿掄拳。
班長提醒。
原來大家已經到了說"養身"的年紀。
又另一個話題的開始:談現在。
談我的兒子,你的女兒,她的孫子,她的房子、、、

三、四十年的陌生感去除,
過去的記憶回來:不要導遊,不要音樂,關掉電視,
一路像小學生吱吱喳喳,
兩天的旅遊,包括在溪頭的姊妹潭,
大家緩步而上,還是吱吱喳喳,
忘了都是拾階而上;忘了你的腿,我的腿疼。
等到回家,收到合照,才知道,我們還來過"集集",
曾有一段美麗的火車之旅。

的確,
三、四十年的別後往事,
哪是兩天道得盡的!
還有,還有,別後離情,
欲言又止,
再說甜酸苦辣的精華那段,又如何能一次倒完?
預約二年後再會,大家有些悵然!
揮手依依。

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

君子好 ㄏㄠˋ 逑?


好友
他喜歡"奔馳"。
丟下理不清的債務,
反正似乎無法挽救,債來債去。
不如避開,好一個眼不見為淨,
他常常遠走高飛,拍拍屁股而去。
帶給家人的卻是永遠的"不寧靜"。

他的家人不得寧靜,來自於他的用錢無度,
想要的東西,他一定設法得到,
沒錢可以貸款,或者預支,
總之一定要到手。
萬一又發現更好的東西,
舊有的立刻丟棄,還棄之唯恐不及。

他羨慕他的哥哥,有輛奔馳車,可以到處奔來奔去!
所以日夜工作,終於
設法得到奔馳。
他羨慕朋友手上有滿天星,
他乾脆硬軟兼施,將它從好朋友手上脫了下來。
嫌薪水太少,攢錢太慢,
就日夜工作;當然常恥笑他人,工作低賤。

她的女朋友也有一台金色的奔馳車,
也不知道誰追誰?
終於兩人都有一台金色奔馳車,
到處追風,
瘋到他的家人,跑到派出所報案找人。

太陽總是日正當中,
他總是用奔馳,襯托他的身分,
他的女朋友也如此,總是光鮮亮麗!
奔馳加奔馳,
錦上添花的後面,
兩顆已經被金錢腐蝕了的心。
太陽下,照樣金光閃閃,歡樂的追逐。

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療傷歌


好友
你相不相信,歌聲可以療傷?
當年,一個紐西蘭青年來台登山失聯,
他的父親奔波在阿里山上,好幾個月的到處打聽,
內心交織著焦慮與疲憊,
幸而空氣中,也到處流盪著江蕙的"半醉半清醒",
支持他到最後。

雖然最後是失望而回,
卻讓他認識了台灣的人情味。
之後台灣九二一地震,他還特地來台灣協助救災。
因著作家劉克襄先生的報導,
有一年江蕙舉辦個人演唱會,還專程送了飛機票和邀請卡,
邀請這位失去兒子的老人,再度來台灣,
再聽一次大街小巷都播放的江蕙"甲你攬牢牢"。

愛,真是無遠弗屆呀!
九二一地震時,災民們聽到:
需要一個肩甲頭,
分擔你的憂,你的愁,甲你的哭,哭完心事就沒了了。
又聽到:
乎我陪你度難關!
不管災民也好,那位喪子的紐西蘭老人也好,或者、、、
任何人聽到,都暖到心坎裡了!

人都是如此,需要一個"唱同調"的,
來呼應,來熨貼她的心。
其實古人的詩詞歌賦,也以同樣的功能,
譬如我遺憾自己不是男兒身,
當看到: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內心就跟著澎湃!

離塵脫俗的血液潛伏著,
就愛上元朝白樸的曲: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楊堤紅蓼灘頭。
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
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就愛上清朝鄭板橋的:老漁翁,一釣竿,靠山崖,傍水灣。
、、、月上東山。
哼著哼著,就覺得,縱使沒人"唱同調",
可也有古人呼應。

不然呢?和在孩子堆裡,
和小朋友們唱起"倫敦鐵橋垮下來"也不錯,
跨下來,垮下來,沒有關係,重新蓋。
唱唱跳跳,童心就回來了。
大人世界的恩怨煩惱,也會一掃而光。

感動


好友
今天上佛學課,
遇到學長,她問起我的近況。
當年,我好長一段時間,住進台北小城。
朋友都替我慶幸,
說我有勇氣,跳出是非圈。

正好遇到颱風季節,
孩子在外,擔心我獨住山坡地,會有閃失,
還頻頻打電話,要我下山,
但我無視於窗外風急雨驟,
當時心內平安,
反而覺得:強過在家的攪和。

在台北小城,住了好長一段時間。
卻因晚間的活動,
一星期兩次運動一一一上太極導引的課,
加上父親又生病,
為了方便照顧爸爸,我住回娘家。

爸爸去世後,我的憂鬱症復發。
不想再讓媽媽擔心,
我住回台北的家一一一是非之地。
可是在交通上,方便調養,
也只好如此,攪和的生活,便攪和下去。

直到如今,媽媽還是不解,
她說我,像大姑一樣,永遠不夠堅強。
我知道媽媽的意思:
是憐惜我,如此拿不定主意,
最後會苦了自己。

今天遇到學長,
她鼓勵我,要住回台北小城。
她說我還年輕,可以過自己自主的日子。
像媽媽的意思:不要再苦了自己,
自己做自己的主人,生命要活出亮麗的色彩。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因緣巧合


好友
我常常遇到巧合的事,
每每想起來,都不知不覺會心一笑。
有時和人分享,
都覺得不可思議,
因此,在讀書會增加了許多笑談資料。

譬如去年去綠島,回程時,因思念老同事一一一
她去花蓮慈濟中學,已若干年,
趁回台北之前的自由活動時間,
在花蓮一個幽靜的角落,我們見面喝咖啡。
敘敘別後離情。

她說下午也要搭車,回中壢看媽媽,
我們對照車票,竟然同班次,而且同車,甚至同號。
此刻我們面面相覷,
因為車票是她的兒子買的,我的則是團體票,
十天前,在台北由隊長代為訂購。
也許是老天爺刻意安排,可以同座到台北。

我的巧合事,還是經常出現,
今天更妙。
佛光山在台灣,推動人間佛教讀書會,將近十年。
成績斐然,天下雜誌要做全省的追蹤報導。
我們是台北文山區,大慈佛社的美滿讀書會同學,
彩玉督導要我們準備,接受採訪。

活動由滿穆法師,帶著天下雜誌的作家宋芳綺進行。
平日我帶領導讀,
於是列了五大類的書本,並說明選書原因。
並介紹讀書會的進行方式,
以及參加成員等等。
至於成果,當然是我們在歲末聯誼的戲劇表演。

讀書會會員向來不拿劇本,經三次彩排,就能把表演精彩演出,
主要歸功,會員平日讀書用心,默契十足。
說著說著,
我們就要介紹書目:
首先必讀星雲大師和法師們的著作,
用來規範我們的一言一行。

一路介紹下去,說到傳記文學,其中有本"106歲,有愛不老"
我告訴大家,那本書是我的最愛。
突然,天下雜誌的宋芳綺小姐說,那本書是由她執筆的。
大家一聽,突然愣住,
世界何其小!
當內心"有愛"時,大家竟然不約而同,相遇在一起。

我時常向人推薦"106歲,有愛不老",
也買書到處送,
我愛書中主角,那新加坡許哲女士的大愛精神。
而執筆的人就在眼前,
世界何其小,有愛常相遇。
菩薩的路,一點也不寂寞。

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隨風起舞


好友
我的媽媽在今年五月跌了一交,
右手手掌骨折,
這對一個任何事,都能自主安排的人來說,
那真是很大的折騰。
因為,她不能隨心所欲。

之前,她有很多固定的活動,
譬如每個月初一和十五的寺院消災祈福活動。
另外還有日文歌唱節目,
書法和畫圖也有作業,
如今右手要糊石膏,
對她來說,那真是不得了的要命。

起先,暫時找了個外傭來幫忙。
但是總不如意,一連換了兩個女傭,
如今,我才相信,
老人的心,如何調到輕鬆快樂, 困難哪!
尤其在生病、受傷的時候。

但是即便是受傷,她也很努力復健,
堅信自己是很快就會痊癒。
每天去睡物理床,
睡完又趕去健保醫院,作熱敷和深層電療。
空檔還要去完成,她植牙的最後階段。

她永遠像風一樣,古人說"風行草偃",
一陣風來,我們各個都隨風起舞,
但是媽媽年紀實在已經老大不小,
她的心力,雖然是很強的陣風,
但是,當我們隨風起舞之後呢?

人仰馬翻之際,
我們還得當後繼的補給部隊。
再說,老人家的體力,的確也已趕不上她的心力。
看來,隨風起舞的事,
每個做子女的人,
還得要好好的用智慧,去觀照一下哩!

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到鄉下吃飯去



好友
那天鄉下朋友,約了五對夫妻,
到他的果園採柚子。
朋友就是朋友,他體貼得很,
爬坡、上樹等事都替我們省了,
一袋袋柚子,老早等在圓桌邊!

而那張大圓桌上,午餐早已準備好。
從美國回來以後,
滿肚子單調的漢堡、牛排、可樂,
這台灣鄉下的一餐,不蓋你。
好友,你也是鄉下長大的,我要讓你流口水!
因為!你現今還住在喝可樂的國度。

這一餐,在這大圓桌上,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大的碗公上,
滿滿堆著高高的豬腳,一圈一圈的豬腳圈,
抱歉,對另一個它是不公的,
因為,有別於萬巒豬腳,
它是那麼有彈性、亮晶晶。
我們唯一努力,攻頂。

接著介紹一道湯一一一客家酸菜湯。
黏膩膩,吃完白斬的大塊鵝肉盤之後,
酸菜湯是最好的解膩聖品,
酸酸爽爽的口感,其中還帶著甘甜。
不算是清清如水的視覺,
就是爽口。

猜,還有甚麼?
想不到吧!那是客家人節慶時,才品嘗得到的:
噹、噹、噹,
粒粒Q彈有料的湯圓,
裡面就是好多好多的油蔥餡料,
和好多好多的茼蒿菜,綠油油的讓你流口水。
怪,它最得我們的喝采,
一碗接一晚。

今天忘了那塞牙縫的客家小炒吧!
老囉,牙齒也許吃不消。
換了嫩嫩綠綠的山蘇,
用破布子陪襯吧?鹹鹹的加進去,
襯托得更入味。

吃得正有味,嘴巴還沒得閒時,
竟然又送上了胖胖的黃芭蕉。
好友,
台灣的香蕉好吃,是舉世聞名的,
不錯吧!
QQ的芭蕉,吃起來更是帶勁哩!

回家的路上,已經QQ胖胖的我們,
車子老早載不動,
地主還熱情洋溢,欲罷不能,
帶我們去柿餅廠,載著南瓜、柚子,還想給我們載柿餅。
可惜柿子正當季,柿餅生意好到來不及製成餅。
一盤盤黃澄澄的半成品,惹人垂涎。

也是無奈,還不能吃嘛!
回程,蛇行鑽出了人潮,
和很多人一樣,柿餅買不到,
順手拍些照片,騙騙自己的饞嘴也不錯,
還是回家去享受大南瓜吧!主人說"蒸得好吃"。

還有一大布袋的柚子呢!
滿滿的,窩心的,
啊!此刻秋意正濃。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圓桌記憶



好友
自今我還想念小時候,家中吃飯的那張圓桌。
圓桌的桌面不大,是用原木做的。
漆成暖暖的暗紅色,
桌腳在中間,胖胖的葫蘆形狀,
尾端形成三足鼎立。

吃飯時,上位通常是阿公坐的。
阿公如果沒有回山上,
我們的桌上,通常會加菜,
那是孩子們最開心的一件事。
媽媽是二十四小時超商的老闆兼店長。
平日,我們只在店中吃戰鬥飯。

阿公來時,
媽媽會到樓上的廚房,煮些好菜給大家吃,
那是最、最快樂的時光,
因為,圓桌上大家圍在一起吃飯,
那種感覺真得很好。
我們姐妹多,縱使輪流看店,端碗飯配電視吃,也很開心。

圓桌上,除了加菜,阿公前面總有一盤私房菜,
那是媽媽特地為阿公做的。
到現在我還記得,
阿公最喜歡吃煎鹹魚。
香噴噴,夾一塊可以吃一碗飯,那樣的過癮。

每月除了初一或十五之外,平常,我們是沒有肉吃的,
阿公來了,
爸爸中午下班,會特地帶魚帶肉回來,遞給媽媽處理。
一會兒,菜飯就上桌。
阿公的私房菜,我們也有得吃,
那時我們以為,阿公疼孫,好像天經地義。

那些日子,圓桌除了當飯桌,
它也是我們的書桌,
晚上爸爸會盯我們的功課,
孩子圍在一起,也方便指導。
記得,鄰家阿嬤,還將與我同齡的孫子帶來,
和我們一起做功課。

多年後,
那位同學,又娶了我的堂妹,
人生際遇,就是如此,在圓桌中迴旋完成,
一切是順其自然。
親情、友情、世情、、、,
沒有一件,不是在桌上圓滿的。

2011年10月8日 星期六

遠足去


好友
遠足去!
和閣齡約好,星期二下午三點見面。
地點:到碧潭遛達去。
當然還有初惠,
像個學校的小學生,要跟老師郊遊去。

超開心!
我這個阿嬤,帶了一顆剝好的柚子,和幾顆糖上路了,
想當年,我們還是小朋友時,
告訴媽媽,明天要遠足,
媽媽會特地給我們做幾個飯糰,
外加幾顆糖和水果,好豪華!

記憶猶新,那好吃的飯糰,
其實只是白飯,和些白鹽,用手捏成鴨蛋大,
裏頭塞個鹹梅,
簡單不過的食物,放在書包,
那時不知為何如此開心?
一連幾個月,那些都是話題。

那個年代,沒有周休二日,
是個景氣剛上路的社會,
父母連星期天都捨不得休息,
老師帶我們出去玩,
在山坡,在樹下、、、都很好!
主要,今天不上課,可以追趕跑跳碰。

今天,我們三個阿嬤級的人,
也要去遠足,
我們先漫步碧潭河岸,那是初惠的提議,
她說當年和同學秉燭夜遊碧潭的事,
至今難忘,
可惜那次我沒有參加,
發揮想像力吧!
我也告訴他們,我曾在此落水的往事。

真是輕鬆,走到盡頭,我想要坐渡船到對岸,
感覺一下,蕩漾河中央的悠閒,
但是時間不夠,只好做罷。
回頭去走碧潭吊橋,
我們忘形拍照,想捕捉鏡頭,
還被誤認為大陸觀光客。

初惠仍是當年的初惠,她要走一趟空軍公墓,
當年,連談情說愛的人,
也流連在那兒,
我們坐下來,天南地北一番。
回程,已是萬家燈火,
走在碧潭橋上,內心沒有其它,
只覺得,夜景和往事一樣,璀燦富麗。

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西瓜頭


好友
我是頂著西瓜皮長大的。
從小,家中姊妹眾多,
媽媽為了節省開支,
理髮的事,都是自己一手包辦。
五個小孩排排隊,一個接一個來。

弟弟理的當然是光頭,省事嘛!
不管冬天,還是夏天,
反正媽沒有太多時間,她一眼盯著弟弟的頭皮,
一眼還要瞄店裡,有沒有客人上門。
自今,媽還是我們心目中的神。

我們女孩,雖然留了頭髮,
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剪西瓜皮,
每一顆阿妹頭,都是正宗"勝美行"出品,
別無分店,
我們頂著"勝美行"的活招牌,
幫著爸媽送貨。

那時流行養文鳥、黃鶯等等,
縣政府的宿舍區,太太們還飼養生蛋的來亨雞,
為的也是補貼家用,
"勝美行"忙得不得了,
我們要幫忙送飼料一一一頂著西瓜頭。

其實媽媽那麼辛苦,替我們剪頭髮,
還有其它原因,
不知為何?那時女生的長頭髮,湊在一起,
頭蝨就跳過來,跳過去,
跟著我們玩遊戲時,就桃花過渡啦!

剪完頭髮,媽媽用DDT噴在我們頭上,
然後拿毛巾,將頭包了起來,悶一陣子。
媽媽拿出古老的篾子,
用密密的梳牙,梳出蝨子的蛋。
乖乖,蛋還是活的,用指甲壓破,還有脆脆的聲音呢!
蝨子呢?暫時迷昏了,好不容易捉住啦!
別讓牠跳走了。

今天,看到媳婦替孫子剪頭髮,
往事就一幕幕浮了起來,
好忙碌的童年,它已回不來。
越過了忙碌的中年,第三代,悄悄的來到,
媳婦開了另一個,專屬自家的"勝美行",
內心充滿甜蜜的懷念。

2011年10月4日 星期二

紅樓再夢


好友
慧玲腦子有很多疑問!當她重讀紅樓夢,
她說輪到她報告時,她一定要提問,
為什麼紅樓裡面,只提男男同性戀,
為何女女同性戀,書中都沒有敘述。
女人在一起,是否有別的看頭?

大宅門理,關住了多少凌雲壯志?
只有愛情在發酵,
慧玲家有千金,
也許她想探知,女人是否可以超越家庭的束縛,
女人是否也可以頂天立地?

也許每個人,真的都要為自己負責。
從前,在大家庭裡,
有很多層級的長輩,在寵愛著你,
尤其大戶人家,
男生捐個官,女生ㄚ頭環繞,鎮日無所事事。
難怪關在大觀園,還是如此熱鬧!

今天的少男少女,雖然沒有大觀園,
但是保護傘也不少一一一
大學多得像超商,壯志放其次,
看你選修,左邊?還是右邊巷口那一家。
如果不選大學,不出大門,
家中電腦裡面,也是樂趣無窮。

三十年後的我們這群LKK,
在書中找到的樂趣,不亞於從前,只是角度不同,
慧玲說點心、菜單描寫真是細膩,
可以開大觀園的點心鋪、茶樓。
喜歡針線的燕姬,
對一群鶯鶯燕燕,美人的穿著,花紅柳綠的敘述,
一定大有斬獲。

我學佛不精,喜談因果,
經常對照書中人物,曲曲折折的人生,
整部書,翻前翻後,
總想理出一些人生大道理,
倚老賣老,去教訓一些年輕宅男女,
別一輩子當寄生蟲,困在其中而不自知。

2011年10月1日 星期六

紅樓有夢


好友
由於慧玲參加紅樓夢導讀,
我們又重新像小女孩似的嘰嘰喳喳起來,
作者自己也說:滿紙荒唐言!
那可是,騙得多少懷春的少男少女情懷?
為他們日思夜想。

燕姬說唉呀!那時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愁強說愁!
"我前前後後,看了五遍呢!"
總之,少女情懷,總是詩。
哪個不愛?
花花草草裡,都有詩哩!

我對人物個性好奇,偏愛分類,
紅樓夢中,花花草草太多,真真假假難辨!

所以我看到後面,又翻起前面,
我是這樣看紅樓的,
複雜的前因後果,我總想努力貫通,
經過官宦浮沉,哪些人可以安全存活!
經過數十年,直到如今,我才明白,
它也不過是告訴人:人生如夢。
不信你看,前面章節出家人唱的"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 荒塚一堆草沒了。

好漢"想當年"的事兒,老夫"早知道"的口頭禪,
都因為年歲的增長,
經驗有了累積,懂得從個中得到些許教訓,
領悟生命,從光溜溜的來,又光溜溜的回去。
別存太多計較,和希求。

可是紅樓有夢,你我還是少男少女時代,
跟著其中的人物,
走著他們的步伐,呼吸他們的空氣,
悲喜著他們同樣的悲喜。
流連其中,那也是作者的本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