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0日 星期三

往昔、往昔



好友:
年輕時和朋友們一同,常乘著半夜12點鐘的遊覽車,
懷著熱切的期待,到苗栗三義的九華山去朝山。
聽聞那兒有位修行得道的救世師父,
她雖涅槃已久,
但是傳聞中的不思議軼聞很多,
所以在假日,經常有6、70輛遊覽車,
來求取那兒出了名的仙山仙水治病。

我們大約清晨四點左右,到達山下的停車場,
開始整隊出發,三步一拜的虔誠上山,
有領隊人員在旁敲擊引磬,
口中一同唱頌: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一遍又一遍,唱誦到傷心處,
我常淚流滿面,把無始以來的 辛酸悲苦,
在三步一拜,九步一叩首中,
全都吐露出來,不再感到勞累,
甚至還拜到滿心歡喜,
來到簡易的草寮廟門前,恰是天亮開山門的時刻!

傳說中的救世師父,禁語二十餘年,盤腿靜坐,
後來走出關房,有時也替人消災解厄。
大家對她的願力,十分深信,
我卻對她的修行,讚嘆景仰,
最後更和大家排隊同吃廟中的平安麵,
拎著平安仙水,快樂平安下山!

數年後,為對佛學有更深入了解,
也去向佛學老師參學,
老師經常耳提面命,
他最常說的是:別只會往昔、往昔、、、
學長解釋說,如果不知改過遷善,天天懺悔,
老師的意思是說:喊破喉嚨也枉然!







夏日杭州西湖一隅

好友:若把西湖比西子,的是相看兩不厭!










王冕說:我何不畫牠幾筆?


塑膠桶有些兒煞風景,是後門!



聊將湖邊清水濯我足,可乎?








玉帶一彎,做官人有詩意?




不見當年東坡先生,
年年有楊柳岸曉風殘月!


沒有這柳絲飄飄,哪來西湖的涼意?



遠處已不是當年的雷峰塔,
爺爺奶奶還有白蛇傳說不完!



來到岳王廟前,已是日將暮,車上人說先去祭拜五臟廟!



2014年7月26日 星期六

搖搖搖



好友:
我們小豪豪住的地方叫柳營路,
隔條八字橋就稱水電路,
顧名思義是水電商品集中的地方。
鄰居是棟專售燈飾電器的大樓,六層的電梯燈飾城,
全樓都是展售各色燈飾的商城。

有些是居家的嵌燈,有些是大建築物的霓虹燈,
有些是水晶吊燈、豪華美麗的掛件,
或是配合骨董家俱,優雅的燈飾,
小至插頭、燈泡、、、
大到杜拜的高樓雷射燈光,
像這樣的大燈飾城,分佈在這一帶,約有四、五個之多!

搖搖搖是小豪豪最愛去的地方,
它就在隔壁燈飾城的二樓,
所謂搖搖搖,那是一家專門販賣兒童房掛鐘的地方,
他們家的掛鐘,除了有卡通造型之外,
還有炫目的彩繪和燈光,
搖搖搖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隻小貓掛鐘,
搖搖搖就是小貓尾巴,它的搖動曲線很長很動人。

有趣的是,老闆很有概念,
他在許多卡通造型掛鐘下,擺了矮桌矮凳,
吸引小朋友,停下腳步,
正在學步的小豪豪,就在矮桌流連繞圈,
我常對著小貓掛鐘說:搖搖搖
不久,鸚鵡般的,小豪豪也學會說搖搖搖了!

幼兒開口的第一句話,大部分是爸爸、媽媽。
最近他自己,喜歡嘀嘀叨叨說著許多他自己的話,
好像要表達某些意思,
搖搖搖,這句話我們聽懂了:
他要去燈飾城,看那隻掛在牆壁的小貓掛鐘,
我們推著手推車帶他去,
他還會高興得雙手不斷搖搖搖








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

鳳凰"傳奇"




好友:
俗諺"含飴弄孫",可真傳神,
向來只關心自己成就的賞鳥人,
這會兒,他也很有成就感:小豪豪黏住他了!
賞鳥人的手中,除了照相機,還多了香蕉,
含飴弄孫嘛!
他隨身攜帶香蕉:那是小豪豪的最愛。

其實,小豪豪的最愛是聽音樂,
尤其節奏感清楚的音樂;
尤其是西北高亢的大漠草原音樂。 
樂器的敲擊聲,
在高空中,迴轉再迴轉;升半音,再升半音的嗓子,
聽到入神處,他不由自主的手舞足蹈起來!




肥敦敦的小手,跟著節拍舞著,
還不會走路的雙腳,忘形的上下蹲著,
不同的歌有不同的舞姿,
平日,小大人似的表情,
此刻,和電視中的歌者,好似在呼應!

尤其是鳳凰傳奇的歌,
更吸引住他,
每當歌聲響起,
許許多多不同的音樂,許許多多不同的韻律,
他唯獨牢牢記住"傳奇"的歌。

也許他的媽媽胎教成功?
也許他的外婆,健康舞的音樂,從出生便在耳邊播放?
還是他爸爸獨特的遺傳因子?
都有吧!
看他扭動小屁股,
看他一會兒半蹲,一會兒踮起腳尖,
沒想那麼多,就只想跟他一樣快樂!













2014年7月22日 星期二

凌波仙子雨中蓮



好友:
來到陌生的上海,親家母說有太極拳團體,
可是,我走遍公園每個角落,
包括廣場、幽徑、假山、涼亭,
只見唱卡拉OK或者跳健康舞、交際舞、打羽毛球,
熱鬧得很,就是沒有打太極拳。
ps:原來另類人的活動,只在大清早!

忽然瞥見,曲徑的灌木叢過去,大樹掩映的地方,
有胡琴的聲音從那兒飄來,
又轉個彎,比較低淺的地方,只見一方池塘,
原來被涼亭遮住,裡面有一群樂友,
在弦音裡伊伊哦哦。
池塘有水聲共鳴,真是雅樂怡情,宛如仙境!






塘裡還有閉月羞花的睡蓮,
是最佳聽眾,
蓮葉田田,緊貼水面,得水滋潤,片片綠意盎然。
六月的蓮花,午後的時節,
有些已經睏了,有些則還是陶醉在琴音裡,
笑得燦爛,笑得展開了裙襬,一朵朵!

忽然,天空變色,雷聲隆隆,下起大雨,
人們一個個躲進涼亭裡,
雨中的蓮葉田田,
睡蓮如沐浴的凌波仙子,
有些是閉月羞花不動的處子;
有些,還是笑得燦爛,笑得展開裙襬,一朵朵!





2014年7月18日 星期五

聽蟬聲初唱



好友:
每天推著嬰兒車帶小朋友逛公園,
總想讓小豪豪打開心眼,
嘴邊不斷地跟著懸籠的黃鸝ㄐㄧㄡ  ㄐㄧㄡ叫著,
一進公園就是美妙的鳥聲,
久而久之,小豪豪也會對鳥聲手舞足蹈起來!

不知何時,首先進入耳朵的不是鳥聲,
而是陌生的ㄐㄧ ㄐㄧ ㄐㄧ ㄐㄧ、、、
持續不斷,聲音來自高樹,
一時會意不過來,那是甚麼聲音?
ㄐㄧ ㄐㄧ ㄐㄧ ㄐㄧ 、、、
突然想起來,
啊!這雖是異地,不是家鄉,
但是每到夏天,無論何處,
蟬聲都按時,知了!枝了的報道:夏天到了!

小時候,每個中午,吃過午飯,
午休時間,老師就帶我們到後山坡,
挾著參考書,升學班的老師各出妙招。
那時候參考書是被教育局禁止的,
班導師就帶我們到後山坡的相思樹下,用功背書,
其實哪是用功?一會兒幾粒相思樹的花掉下來,
一會兒再涼風吹來,
就在蟬聲ㄐㄧ ㄐㄧ ㄐㄧ ㄐㄧ 聲中睡著了。
不過那時初中都要考試,我們班級考得很好,倒是真的。





知了的記憶,不是專屬男生的。
我家開了個雜貨鋪,店裡還賣了捕蠅紙,
如果家中蒼蠅趕不完,就買張捕蠅紙,
用力雙手扯開來,裡面有很黏的膠,
甚至有人買去捕鼠。
那時,衛生條件較差,捕蠅紙的銷路很好!

暑假到了,小朋友們異想天開,
找個細竹竿,幾人合夥完成捕蟬器,
將膠沾在細細的竹竿尖端,
鄉間大樹很多,眼尖的人找蟬,
大堆人馬,快快樂樂出發。
動作快的,竹竿一去,馬上蟬就被黏住,
哥兒們,也不是搗蛋,就是夏天的一項消暑玩意兒,
我看到有黑蟬,也有小小的綠蟬!




人說,蟬兒在有陽光的地方 ,活不了幾天,
所以得著機會,就盡量唱,高聲唱,日夜唱,
也是警世人生苦短一一ㄧ掌握機會吧!
否則,在黝黑的地底下,
又不知要生活多少年呢!

ㄐㄧ ㄐㄧ ㄐㄧ ㄐㄧ ㄐㄧ ㄐㄧ 不知不覺就哼起"秋蟬"的歌兒,
聽我把春水叫寒,
聽我把綠葉催黃,、、、
還是初夏,別急著唱"秋蟬"吧!
唱得內心會有些淒然!!!





2014年7月15日 星期二

心靈的故鄉



好友:
古人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自己也稱不上智者、仁者,
但是或許出生在寧靜的山水中,
在新竹深山,那河水中有塊巨石的"尖石",
這麼個純樸、原始的地方。
所以,從年輕開始,
一直流淌在耳際的,都是潺潺流水聲。

如同我的父親,他年紀大的時候,
也想回農地裡,
我知道,他想念在泥土裡,灑種、除草、施肥得日子,
年輕時勞動的習慣,又在他腦海裡蠢蠢欲動,
黃昏時,收拾農具,
享受勞動一天,工作完畢,洗除一身疲憊的輕鬆感!
我知道,爸霸希望有塊地,種種花也好!



但是,喜歡在城裡工作的媽媽,
在她的腦海裡:衣服要穿得舒適、整潔,
家裡到處是一塵不染,出入公車要方便,
周遭是清潔有秩序的,
上街買東西,逛逛市場、櫥窗也好,
需要有很多選擇和參觀比較的愉悅感覺!
]
這總總想望,到了晚年,
自己已無法獨力完成,一定要有伴侶或子女支持,
爸爸想種植花生,栽培蘭花、、、
媽媽想逛街,煮些好吃的東西給家人吃,
子女們又認為一家團圓住在一起是最好的。
爸爸就把花生、地瓜、九層塔、、留在腦海裡!

時光飛逝,我也到了父親這個年齡,
在血脈裡,日常言談中,在我內心深處,
也是有花生田、地瓜園、、、
也是有種滿紫蘇、木瓜、辣椒、絲瓜、九層塔的園圃,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迎日出,送日落的單純概念,
大清早走半天路,用菜蔬換回魚、肉的滿足。



屋後竹園涼風習習吹送,
屋前穀場幾隻雞鴨、貓狗互相追逐,
圍籬外面一彎小溪,下水抓一把小石子,
總有幾粒黃澄澄的蜆在裡邊,
有耐心的時候,小孩子們一會兒就摸到一盤,
煮蜆湯也好。
至於院中的玉蘭花,婆婆媽媽一早摘來供佛。

田埂間,一早小朋友互相追逐,趕上課,怕遲到,
早早就訓練俐落的手腳,
日日看著父兄勤勤懇懇工作,
練就的是腳踏實地,安分守己的性格,
日後不管經商,從政,務農都是沉穩踏實的!

心靈的故鄉,留在腦海裡,溫溫的,
有時搬出來瀏覽瀏覽,
有時邊個故事給小孫子們聽聽,
有時和知心好友流露,
有時,在我的腦海裡,海闊天空任我翱翔,
只要有機會,如果有個小小花園,於願足矣!
















2014年7月12日 星期六

清貧的生活



好友:
看完李永熾教授翻譯的"清貧思想",
他是翻譯於日本幾年書香排行版都是第一的書,
作者中野孝次是生活在戰前,二十歲時日本投降,
之後東京從焚毀到重建興盛的年代。

一個七十餘歲,跨著三個階段的長者,
對於一個日本人於經濟和文化的消長,
有他一種文人的,濃濃的,凝重的想法,
是驕傲?是憂慮?是期待?

我看完以後,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有些是不甚明瞭,那是屬於日本藝術、文學的部分,
但是譯者用很深入淺出的譯法,
有些關於宗教思想,我可以體驗到,
清貧二字不是一無所有,
而是不想去擁有,一種身無長物的灑脫感。

清清如水,透澈明淨,
在思想上,沒有九彎十八拐,
身心一無負擔,不在乎毀譽、稱譏
因此行為是任運自在,
陶陶然接受生老病死的自然循環,
與陰晴風雨的日子,一同舟中安詳起伏!



接受每個當下,活得百分百,
一如當下就是唯一,細細品味每個朝暉夕陰。
生活爬梳,家人相互取暖,
命運順背,同體悲仰!
資生物質的多寡,恰恰用時,恰恰好!
沒有比較,沒有欣厭,
因此沒有貧富的概念,和過多的慾望追求!

正如作者說的,這和經濟領頭,注重享受,
無止境的供應需求,創造需求的世代,
是有些相悖,
但是不斷提倡消費、消費的同時,有沒有滿足的一天?
試想?
如果永不滿足,永遠追求,那才是"真貧"哩!

在書中提即日本古代許多著名的文人,
生活中,優游在時光之外,
豐富的生命體驗,在每一天都是喜悅的充實,
讓我不知不覺汗顏自己的累贅!






2014年7月11日 星期五

古猗園賞荷


好友:
賞鳥人一到假日,就嚷著要出去旅遊。
兒子在某個星期五晚上說:
明天去玩,早點睡吧!
老爸很嘮叨,兒子卻是省話一哥,也不知要到哪兒?
罷了!明天就知道了。


隔天,車子在高速公路往滬宜公路上跑,
GPS定位上海的嘉定區。
賞鳥人已經知道,
兒子要帶他去賞荷,照相工具全帶齊。
我們往明朝古鎮南翔鎮一一一
古猗園。


"古猗園"本是明嘉靖年間,當時河南通判閔士藉所建。
取詩經中"綠竹猗猗"  美盛的樣子而得名。
而由當時嘉定竹刻名家朱三松設計所建,
當時取名"猗園"。
名符其實是"五畝之園,十畝之宅",
小小園林、屋舍極盡曲折幽迴。

歷經歲月流逝,轉轉數人。到清朝乾隆11年,
被當時洞庭山人葉錦購得。
加以精心休葺,
因緣至明朝,更名"古猗園"。



到乾隆53年由地方人士合購,
作為州城隍的園苑。
之後陸續增建廳堂、庵院,也附設酒樓茶肆,
成為地方祭祀以及遊憩場所。


最近一次增建在2009年,面積已達一百多畝,
景點分為:意野園和青清園兩大園區。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青清園區,
保留有綠竹猗猗的氛圍。
還有一個涼亭,它有浮雕,
記錄古猗園歷史,那浮雕就坐落在意野園。


這次觀賞古猗園荷展,
除了美麗的荷花,
也讓我看到古典園林:雕欄玉階、曲徑幽蘭、
假山瘦石、綠竹古松、水榭長廊、、、
還有涼亭浮雕,讓古猗園的史蹟流傳。


由於小娃娃陪著我們,
不敢留連太久,
一個念頭出來:住在這裡的多幸福,
況且還有好吃的南翔小籠包子,
古鎮的文化,真是永遠芬芳!